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一治平寺寄听松》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一治平寺寄听松》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七尺藤床一亩宫,青山何处不相容。

大官底用三升酒,长乐愁闻五夜钟。

笠泽风烟荒橘柚,横塘秋色老芙蓉。

几时归去楞伽寺,常伴林僧看古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病中作者对吴中诸寺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对治平寺的向往之情。首句“七尺藤床一亩宫”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病榻上的孤独与静谧,藤床与小室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封闭的空间感,暗示了病中的作者与外界的隔绝。接着,“青山何处不相容”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青山美景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大官底用三升酒,长乐愁闻五夜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官场的奢华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大官”与“三升酒”象征着权力与物质的追求,而“长乐愁闻五夜钟”则暗示了官场的虚伪与无奈,以及作者内心的忧愁。

后半部分“笠泽风烟荒橘柚,横塘秋色老芙蓉”描绘了一幅凄凉而美丽的江南秋景图,通过“荒橘柚”与“老芙蓉”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衰败之景,也暗含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衰败的感慨。最后,“几时归去楞伽寺,常伴林僧看古松”表达了作者对清净寺庙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远离尘嚣,与僧侣一同静观古松,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病痛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题赵松雪画马

沙场万里贰师还,天马如云入汉关。

当日丹青谁第一?为传神骏落人间。

(0)

梅花百咏·其三十四忆梅

迢迢春信隔江南,寂寂芳心负岁寒。

青鸟不来仙梦杳,月明空自倚阑干。

(0)

梅花百咏·其二十二孤梅

标格清高迥不群,自开自落傍无邻。

天寒岁晏冰霜里,青眼相看有几人。

(0)

题龛岩十咏·其三灵湖

岩窦中开一瓮天,蛟龙潜蓄此成渊。

盘旋石壁水晶殿,神物朝朝作雨烟。

(0)

游茅山五首·其五

山君满意为山留,故遣清泉笑不休。

万斛珠玑三尺玉,要随诗句过宣州。

(0)

郡斋书事兼答汴梁夹谷左丞

十年皇华使,咨度愧清帙。

承命甫为郡,虑无理人术。

简书剧沈迷,将迎靡虚日。

星言入公府,短发不遑栉。

首夏气清淑,鸟鸣庭树密。

疏箔悬永昼,南风泛瑶瑟。

退食方息偃,卒史已盈室。

孤臣偶纡组,岂不怀旷佚。

赖有同心人,魁然位丞弼。

昭昭麟凤瑞,浑浑金玉质。

华缄偎称题,高谊寡俦匹。

矢心报知己,言语讵能毕。

河流衍洪源,嵩高屹青出。

期公山水间,千秋恒若一。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