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新政县登鲜于氏离堆拜颜鲁公遗像公曾赴蓬州作鲜于氏碑》
《宿新政县登鲜于氏离堆拜颜鲁公遗像公曾赴蓬州作鲜于氏碑》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屹屹金城唐砥柱,如何流落向蓬州。

一时名节犹山重,千古忠魂与水流。

不待遗文垂纪录,自存生气沮奸谋。

当时谁挽浯溪水,为洗离堆一段愁。

(0)
翻译
坚固如砥柱的金城唐朝象征,为何会流落到偏远的蓬州。
当时的名声和节操如同山般沉重,千百年来忠诚的灵魂如江水长流。
无需等待史书记载留名,他的精神自然抑制了奸邪的图谋。
那时有谁能挽起浯溪之水,洗涤离堆的哀愁呢?
注释
屹屹:形容高耸、稳固的样子。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柱或中坚力量。
蓬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仪陇县一带。
名节:名誉和节操。
山重:比喻深厚或沉重。
忠魂:忠诚的精神或亡者的灵魂。
遗文:遗留的文献或著作。
生气:生命力,这里指精神。
沮:阻止,抑制。
浯溪:古代河流名,在湖南永州市。
离堆:古代水利工程遗址,位于四川乐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宿新政县登鲜于氏离堆拜颜鲁公遗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忠节之士颜鲁公的崇敬之情和对其英勇就义的赞美。

"屹屹金城唐砥柱,如何流落向蓬州。" 这两句描绘出颜鲁公坚守节操、不畏强权的形象,"金城" 和 "唐砥柱" 都是坚固不可摧毁之物,比喻颜鲁公坚如磐石的节操。而"如何流落向蓬州" 则表达了诗人对颜鲁公最终命运的感慨,尽管他坚守节义,但仍旧无法避免悲剧的结局。

"一时名节犹山重,千古忠魂与水流。"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颜鲁公的忠节如同高山一般沉重,不可动摇,而他的忠魂则像流水一样永恒传承下去。

"不待遗文垂纪录,自存生气沮奸谋。" 这两句表明诗人认为颜鲁公的英勇事迹无需借助文字记载,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本身就是对抗奸邪之计的力量。

"当时谁挽浯溪水,为洗离堆一段愁。" 最后两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他个人对于颜鲁公遗迹的感怀之情,以及希望有人能如同挽溪水一般,清洗掉心中的忧愁。

整首诗语言庄重,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忠节之士的崇敬和对历史英烈的怀念。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落齿和坡山四首·其三

我读落齿诗,颖尾老欧九。

漱泉吟不妨,崩山势何有。

熊车载二馀,尚足荡群丑。

而况豪俊贤,且歌将进酒。

(0)

经羊侯庙

开府多英佐,分符此上游。

雄图恢晋宇,遗德照襄流。

雪后登临少,碑前感慨休。

独馀苍岘庙,犹为赛春秋。

(0)

代和四首·其二

手把遗文思岂堪,新愁聊与吊江南。

身为僧后疑真幻,名在卢前信不惭。

千里未终才自逸,万金难售剂宁甘。

夜台可作人心在,谈到平湖便喜谈。

(0)

何村八景·其二月池仙迹

月下何来水上姑,月明姑出会仙徒。

古今池涌源泉出,红白花开锦绣铺。

濯足野夫归别涧,窥鱼林鹤去平湖。

何年姑再池中见,试问诗翁入会无。

(0)

宿胥江

南江朝发棹,胥浦晚维舟。

渔火隔溪暗,居人傍水稠。

五更残梦后,百虑寸心头。

跋涉天南北,能无愧海鸥。

(0)

思君恩二首次唐人令狐壳士韵·其二

买赋黄金尽,伤秋白发多。

更思前日宠,玉辇几经过。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