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朝远赴野人期,短棹琴樽带雨移。
山阁烟霞秋霁后,法堂灯火夜深时。
竹间共喜高僧话,石上惭无幼妇词。
桂岭天池耽胜赏,舟人休讶出山迟。
昨朝远赴野人期,短棹琴樽带雨移。
山阁烟霞秋霁后,法堂灯火夜深时。
竹间共喜高僧话,石上惭无幼妇词。
桂岭天池耽胜赏,舟人休讶出山迟。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出山》描绘了诗人昨日冒雨前往山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首联“昨朝远赴野人期,短棹琴樽带雨移”展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划着小船,带着酒器和琴,即使风雨交加也未能阻止他赴约的热情。颔联“山阁烟霞秋霁后,法堂灯火夜深时”则切换到山中的场景,秋雨过后,山阁笼罩在烟霞之中,夜晚法堂内灯火通明,诗人与高僧畅谈,直至深夜。
颈联“竹间共喜高僧话,石上惭无幼妇词”进一步刻画了诗人与高僧在竹林中的交谈,虽然自谦没有如幼妇般细腻的情感表达,但显然对话内容令人心生欢喜。尾联“桂岭天池耽胜赏,舟人休讶出山迟”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与禅谈中的流连忘返,舟子不必惊讶他的归程迟迟不归,因为他正沉醉于自然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高人雅士的交往,以及对山水胜景的深深喜爱,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送别上鸳湖,湖水清于泪。
再拜祝平安,牵衣湿行袂。
扁舟过语溪,语溪乌夜啼。
客愁正不寐,展转傍乌栖。
行人去应远,望望金阊晚。
涕泗下吴山,浮云行不返。
功名若柳花,荡水作浮萍。
东西不相见,非是为无情。
白门云树绿,大江天一曲。
纵有梦相寻,关山断难续。
关山梦未成,风雨待愁生。
偏是河梁月,今宵可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