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罗浮山中四首·其三》
《罗浮山中四首·其三》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采药西林薄暮回,柴门遥对乱峰开。

鹤归几阵松云重,猿啸一声山雨来。

风径茏葱吹作管,石池清浅汎为杯。

却愁秋老荷衣薄,一片流霞手自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傍晚时分在罗浮山中采药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

首句“采药西林薄暮回”,简练地点明了时间与活动,傍晚时分,诗人从西边的山林中采药归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柴门遥对乱峰开”一句,以“遥对”二字,展现出诗人归家途中所见的景象——远处的山峰与自家的柴门相对,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层次的画面。

“鹤归几阵松云重,猿啸一声山雨来”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中的生动景象。鹤群归巢,松云笼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而猿猴的啼叫,则打破了这份宁静,仿佛预示着山雨将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

“风径茏葱吹作管,石池清浅汎为杯”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风与水的美妙。微风吹过葱郁的小径,仿佛吹奏出悦耳的乐章;清澈的石池在风的轻拂下,似乎变成了盛酒的杯子,引人遐想。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了生命,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却愁秋老荷衣薄,一片流霞手自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随着秋天的到来,荷叶逐渐凋零,诗人担心自己如同荷衣般单薄,因此亲手裁剪一片流霞作为象征,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闻苏黄门饮黎氏山楼佳句见及和答一首

衣冠洛下几追随,一出风尘怅别离。

北海清尊多好客,南楼明月负佳期。

归与不为鲈鱼脍,隐矣谁招桂树词。

献纳近臣劳记忆,腐儒真愧故人知。

(0)

同纯伯华甫登先祠南楼

长林风急送清秋,哀角凄凄倦倚楼。

金马未容方朔待,乌衣犹恋谢家游。

芙蓉碧嶂年将改,雁鹜青天晚更愁。

故国山川一回首,赋成宁似滞荆州。

(0)

晚登广朗阁

广朗坪前霁色鲜,丹梯一望总堪怜。

云端曲接千重岭,阁上平开万里天。

远树暝悬沧海日,空山秋卧鹿门烟。

风泉细洒琅玕在,石上镌名不记年。

(0)

厓门吊古四首·其四

间关百战事堪怜,越鸟何心北向燕。

魂逐白鹇游四海,骨无青树记千年。

铜驼草没荒宫外,玉玺光沉浊浪前。

抱石怀沙君莫问,厓门东下水如天。

(0)

同曹幼兴潘启纯海楼登望

凭高一望散忧忡,摇落山川恨不穷。

十里松门同谢客,三年江夏识黄童。

天寒远树投归鸟,日落残霞没断鸿。

烽火至今归未得,钓船多在五湖东。

(0)

留都二首·其一

紫宸宫阙秣陵前,想见高皇定鼎年。

珠树春浮三殿日,綵斿时拂五城烟。

空寥一望金茎近,霄汉长瞻玉座悬。

千古龙髯攀不及,乌号今在白云天。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