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
时时携步月,处处把寻春。
劲健孤茎直,疏圆六节匀。
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
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
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
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
时时携步月,处处把寻春。
劲健孤茎直,疏圆六节匀。
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
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
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手持南诏的红藤杖,行走于西江之滨,与白发苍苍的人共同赏月寻春。诗中的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劲健孤茎直,疏圆六节匀" 一句中,"茎"指的是竹子,这里形容藤杖的坚韧和规整,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物的细致观察。"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 则是通过对火山与泸水的描写,强调了红藤杖的纯净与独特。
最后两句"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表明诗人对这根藤杖的喜爱,它既符合手感,也适合身量。"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 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怀念远方、珍惜时光的诗人形象。
筑台俯园木,亦既覆华宇。
主翁达生者,作诗榜门户。
谓台乃主人,吾身同逆旅。
台还谓公言,无易浪称与。
天地犹大块,况此一抔土。
我昔未为台,蚁垤动欲雨。
翁欲事畚筑,金锤莫论堵。
轩陛因冠带,松筠渐俦侣。
万物固何常,今日乃前古。
高岸化深谷,白波起桑圃。
短长虽有间,相去能几许。
翁閒宾客至,只此见芳醑。
翁仁妻孥乐,且以馔肥羜。
高明照图史,启塞顺寒暑。
鄙夫不能此,蟋蟀赋其除。
台公默相忘,勿复问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