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缥缈割烟霞,朱土青林映碧沙。
花满禅房分涧壑,山藏树杪出人家。
碧云寺冷看题碣,天目僧来约采茶。
不惮寻幽还屡憩,飞泉石磴故纡斜。
双峰缥缈割烟霞,朱土青林映碧沙。
花满禅房分涧壑,山藏树杪出人家。
碧云寺冷看题碣,天目僧来约采茶。
不惮寻幽还屡憩,飞泉石磴故纡斜。
这首诗描绘了紫微山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句“双峰缥缈割烟霞”,以“双峰”起笔,形象地勾勒出两座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将天边的烟霞割裂开来的壮观景象。接着“朱土青林映碧沙”,色彩对比鲜明,红土、绿林与碧沙相映成趣,展现出山间自然景观的丰富层次。
“花满禅房分涧壑,山藏树杪出人家”,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寺院的环境,花儿在禅房周围盛开,点缀着溪谷,而远处的山峦中,树木高耸,隐约可见村落人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碧云寺冷看题碣,天目僧来约采茶”,诗人站在碧云寺前,凝视着刻满文字的石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寂与庄严。同时,想象着天目山的僧人前来,一同参与采茶的活动,增添了诗作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
最后,“不惮寻幽还屡憩,飞泉石磴故纡斜”,表达了诗人对探索幽静之地的热爱与执着,即使道路崎岖,也愿意多次休息,享受这一过程中的美好。飞流的泉水、蜿蜒的石阶,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紫微山寺及其周边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融入了人文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蓬山万里,瞥遇仙姿,不是飘风班缀。
向月传神,将花点靥,总有自然佳丽。眉黛谁堪比。
怕遥峰碧嫩,似人非易。
想应是、鸳鸯命合,便不相逢、料也难已。
最爱下重帘,烛底杯前,雨嫣云媚。
何况深怜浅惜,嵌骨相思,忍令白眉抛弃。
荐枕楚台,吹箫秦苑,未似而今称美。紫袖肩同倚。
雕栏畔、还把红阑香艺。愿莫忘、长生夜语。
西陵松柏、久长情意。如辜誓。他年试检双鸳被。
谢公棋墅栖迟久。补衮名齐北斗。
三事领仙班,十渐资人口。
一卧沧浪鸥鹭狎,暂敛却、经纶好手。消息。
把琴樽罗列,图左书右。
初度恰是秋清,喜池荷凝露,檐花铺绣。
玉脍切银丝,红袖调冰藕。
龙马精神犹健饭,看綵衣、持觞为寿。非谬。
须慰此苍生,加餐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