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门前曾宴坐,龙床角畔去谈禅。
睹人莫苦生离思,风月从来共一天。
虎穴门前曾宴坐,龙床角畔去谈禅。
睹人莫苦生离思,风月从来共一天。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六十三首。诗中以“虎穴”和“龙床”为喻,描绘了高远超脱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风月的深切感悟。
“虎穴门前曾宴坐”,虎穴象征险恶之地,却能安然宴坐,寓意在艰难困苦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龙床角畔去谈禅”,龙床则代表尊贵与神圣,此处谈禅,意味着在高洁的境界中探讨佛法,追求心灵的升华。
“睹人莫苦生离思”,面对人生的别离,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悲伤,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死离别的豁达态度。“风月从来共一天”,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风月与人类的情感相连,强调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统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宇宙间的美好与连结。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既富有禅意又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精神风貌。
儿来前,自尧经今凡几年。
儿强记,自尧经今凡几帝。
儿时应对稍逡巡,母颜变色旋恚嗔:陈箧孙志学人责,稽古胡不如妇人?
吁嗟乎!母言在耳,儿颜犹泚。
安得我母常嗔儿常泚,于今劝学无闻矣。
壬子七月十八九,羽檄纷驰报郡守。
上海南汇两邑人,一旦其鱼几万口。
郡守告予往勘灾,华娄两宰同去来。
目惨不忍齿颊述,芦䕠掩胔心神哀。
馀则入海不可问,田庐荡荡无尘埃。
崇明宝山同此难,靖江江阴亦罹患。
他邑已发催饷符,老夫读符添浩叹。呜呼!
祸非由海降自天,灵佑百姓胡为然?
山左产麟昭圣端,吾乡遭水纪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