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
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
斧锄亦奚为,教养材与蔬。
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
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
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馀。
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
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
相习成薄俗,鲜德怀籧篨。
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
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
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
斧锄亦奚为,教养材与蔬。
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
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
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馀。
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
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
相习成薄俗,鲜德怀籧篨。
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契嵩所作,名为《古意(其五)》。诗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首句“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描绘了诗人偶然遇到一位智者,得到了一本珍贵的书籍的情景。这本书籍不仅包含了知识,更蕴含了人生的智慧。
接着,“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暗示了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像耕种土地一样,用心去培育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斧锄在这里象征着工具,也寓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则进一步强调了去除生活中的杂念和障碍,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心灵自由自在地生长。
“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表明了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能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心,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自我。
“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馀”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只有先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和社会。
“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道理的珍视,认为它们如同宝贵的教诲,值得永远铭记。
最后,“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相习成薄俗,鲜德怀籧篨”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往往迷失自我,追求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诗人对此表示忧虑,并希望人们能够反思,回归正确的价值观。
“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则是诗人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够被广泛传播,影响更多的人。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风气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泽国正秋杪,微雨洒江滨。
凭高一望,万里多稼总如云。
芳野壤歌鼎沸,古市欢声辐凑,尽是泰平人。
铃阁尽无事,桃李满公门。恨瓜戍,趣征驭,惜芳辰。
高情耿耿,重别中夜沃清尊。
不为兰亭感慨,莫作楚狂醉倒,谭笑自生春。
明日送行处,忍顾翠眉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