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
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
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静幽雅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两句,通过对山石与古城、悬泉与清池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听到泉水轻泻的声音,看到古城的遗迹和周围的自然景观。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两句,则通过对山谷深浅不一、树木参差相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这里的“衡霍”形容树木丛生,给人以一种幽深繁茂之感。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思考。诗人可能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脱离世俗纷扰,回到自然纯朴生活的愿望。
最后,"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抒发。"辨"字可理解为区分、辨别,诗人在问谁能够真正区分城 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的不同,而“寄适”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精神追求。
上人出山时,稻穫云水白。
囷仓未云满,已有税租迫。
崎岖走檀施,不畏道里隔。
坐令众浮图,听法无馁色。
尔来闭幽户,此道深自索。
佛法本无多,未悟常自责。
孤云忽南飞,过我江上宅。
信知道人心,不断思想百。
邂逅逢故人,涕泪说艰厄。
驱车更何之,怅望王土窄。
应须屏尘累,问此忘机客。
忧来莫饮酒,酒薄空住鬲。
何时营一丘,伐竹开新陌。
待子田舍成,吾当理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