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其三》
《颂·其三》全文
唐 / 傅翕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清净明珠戒,庄严佛道场。

身作如来相,心为般若王。

愿早登莲座,口放大圆光。

广照无边界,为佛作桥梁。

开大毗尼藏,名传戒定香。

(0)
鉴赏

这首诗《颂(其三)》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佛法传播的崇敬与向往。

首句“清净明珠戒”,以明珠比喻戒律的珍贵与纯净,强调了佛教戒律在修行中的核心地位,如同明珠般珍贵且能照亮心灵之路。接着,“庄严佛道场”描绘了佛寺或修行场所的庄严景象,暗示了修行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能够更加专注和深入。

“身作如来相,心为般若王”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的目标与追求。身作如来相意味着通过修行,外在行为应体现出佛的慈悲与智慧;心为般若王则强调内在的智慧(般若)是修行的核心,如同国王统治国家一样,智慧应当引领一切行动与思考。

“愿早登莲座,口放大圆光”表达了诗人对早日成就佛果、获得智慧光明的渴望。登莲座象征着进入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而口中放出的大圆光,则代表了智慧与慈悲的光芒普照四方,惠及众生。

“广照无边界,为佛作桥梁”则展现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修行成果能够惠及更多人,成为连接众生与佛之间的桥梁,让佛法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开大毗尼藏,名传戒定香”强调了佛法的传承与弘扬。开大毗尼藏意味着开启佛法的宝藏,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实践佛法;名传戒定香则是说佛法的名声和影响力如同香气一般,能够深入人心,让人闻之即生起修行的意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理念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众生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清净、智慧增长、慈悲普度的修行目标。

作者介绍

傅翕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四皓二首·其一

智脱暴秦网,义动英主颜。

须眉不得见,犹思见南山。

每当西去鸿,目极天际还。

马迁歌采薇,托名夷齐閒。

孰谓《紫芝曲》,能形此心閒。

鄙哉山林槁,抟也或可班。

安得六黄鹄,五老相追攀。

一笑三千古,浩荡观人寰。

(0)

偶得

自觉筋骸老渐顽,曾经坚脊度危关。

清霜烈日留身后,秀气春风拂坐间。

自有颓波如底柱,莫教秋色避南山。

云鹏税驾今无地,羡杀江鸥尽日閒。

(0)

净安寺紫蜡梅

倩谁传语主林神,莫以时宜斗斩新。

只是旧时黄面老,而今现作紫金身。

(0)

金水河

金水河边驻马时,熙春阁外夕阳微。

旧时同乐园前水,曾照寒鸦几度归。

(0)

燕子图三首·其一

一别天涯十见春,重来白发一番新。

心知话尽春愁处,相对依依如故人。

(0)

五月牡丹

好事天公养露芽,阳和趁及六龙车。

天香护日迎朱辇,国色留春待翠华。

谷雨曾沾青帝泽,薰风又卷赤城霞。

金盘荐瑞休嗟晚,犹是人间第一花。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