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翠岩边水阁宜,清秋雨共瀑帘垂。
澄观契妙恰于此,摛藻成吟又一时。
点滴难分光上下,溟濛一合相然疑。
是声是色是空寂,今昔何须每繫思。
涌翠岩边水阁宜,清秋雨共瀑帘垂。
澄观契妙恰于此,摛藻成吟又一时。
点滴难分光上下,溟濛一合相然疑。
是声是色是空寂,今昔何须每繫思。
此诗《雨中观瀑》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在雨中观赏瀑布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
首句“涌翠岩边水阁宜”,描绘了瀑布旁的水阁环境,翠绿的岩石与流动的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宜人的氛围。次句“清秋雨共瀑帘垂”,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的瀑布景象,秋雨与瀑布交织在一起,如同帘幕般垂落,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朦胧感。
接着,“澄观契妙恰于此”,诗人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深刻感悟,认为在此刻,心灵与自然的美妙契合达到了极致。后句“摛藻成吟又一时”,则展现了诗人即兴赋诗的情景,将眼前的美景转化为文字,留下了一时的诗篇。
中间部分“点滴难分光上下,溟濛一合相然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滴与光线交织的景象,以及雾气弥漫的朦胧感,给人以无限遐想。最后,“是声是色是空寂,今昔何须每繫思”两句,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上升到哲学层面,探讨声音、色彩与空寂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瀑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袅袅山吐云,山翠转晴妩。
谁知山外村,云时已得雨。
西风吹雨雨入关,云气转出山外山。
远山自云关自雨,天自无云鸟自还。
野叟携筇看云色,云向南行雨向北。
一鸟中来飞向西,鸟背残阳四山黑。
残阳下射云吐处,云已归山见青树。
树外危楼楼外山,山外残云更低互。
飘云入海雨亦晴,苍然海色千里平。
两三海屿雨初沐,来夺山楼山色青。
策蹇循湖堤,湖流怒排歙。
一角去东南,势陡破山入。
山脊黝以虚,夕日照未及。
林烟滃在岸,荡作云气湿。
其上大茗峰,诘曲了层级。
飞霞界不断,行人树顶出。
元象周六虚,真构无伪袭。
骋怀横莫阻,随往足注挹。
积望抒浩吟,清风满篷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