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有遗老,六十复加三。
湖海气不减,烟霞癖转憨。
看花啼一鸟,呼酒擘双柑。
何处春光好,青山南又南。
西园有遗老,六十复加三。
湖海气不减,烟霞癖转憨。
看花啼一鸟,呼酒擘双柑。
何处春光好,青山南又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在西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遗老虽已年迈,但内心依然充满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西园有遗老”,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身份,遗老通常指退隐或年长的文人,他们往往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接着,“六十复加三”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者的高龄,同时也暗示了他虽年老却仍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湖海气不减,烟霞癖转憨”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老者的性格特征。湖海气,指的是老者胸怀广阔,不拘小节;烟霞癖,形容他对自然美景的痴迷,转憨则表明这种痴迷已经到了有些孩子气的程度,体现了老者内心的纯真与对自然的深深喜爱。
“看花啼一鸟,呼酒擘双柑”描绘了老者日常生活中的一幕:他欣赏着花朵,一只小鸟似乎也被这美景所感动而啼鸣,老者则热情地呼唤朋友,共享美酒与双柑(一种水果),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何处春光好,青山南又南”,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老者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和探索永无止境的态度。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遗老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西园最多趣,永日自忘归。
石濑流清浅,风岑澹翠微。
晓翻红药艳,晴袅碧潭辉。
独望娟娟月,宵分半掩扉。
我有严湍思,怀人访故台。
客星依钓隐,仙石逐槎回。
倒影含清沚,凝阴长碧苔。
飞泉信可挹,幽客未归来。
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浅濑。
回环疑古篆,诘曲如萦带。
宁愬羽觞迟,惟欢亲友会。
欲知中圣处,皓月临松盖。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
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
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忆我斋中榻,寒宵几独眠。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虫网垂应遍,苔痕染更鲜。
何人及身在,归对老僧禅。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