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机学道,道无形着脚、如何踪迹。
只在灵源方寸地,体正元初端的。
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
迷云消散,密通方外虚实。
主人堂上无为,环枢应运,不许纤尘及。
径入无何真境界,明秀高峰玉立。
瑞气冲融,祥光赫奕,忘尽尘樊质。
逍遥游宴,寿同高厚无极。
初机学道,道无形着脚、如何踪迹。
只在灵源方寸地,体正元初端的。
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
迷云消散,密通方外虚实。
主人堂上无为,环枢应运,不许纤尘及。
径入无何真境界,明秀高峰玉立。
瑞气冲融,祥光赫奕,忘尽尘樊质。
逍遥游宴,寿同高厚无极。
这首诗名为《酹江月》,作者姬翼是元代的文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初入道门的心境与修行体验。"初机学道"四字点明了诗的主题,描述了学习道法的初始阶段。"道无形着脚"暗示了道法无形无相,难以捉摸的特点。接着,诗人强调了内心的修炼,要在"灵源方寸地"保持正直,回归元初的纯粹。
"激浊扬清,明真削伪"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清醒认识和对真理的追求,决心扫除一切邪念。"迷云消散,密通方外虚实"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对超然境界的领悟。在修行的殿堂里,主人以"无为"的态度,顺应自然法则,不允许任何世俗杂念干扰。
进入"无何真境界"后,诗人感到精神焕发,如"明秀高峰玉立",充满清朗与纯洁。"瑞气冲融,祥光赫奕"描绘出祥瑞之气充盈,内心充满光明。最后,诗人达到了忘我之境,"忘尽尘樊质",在逍遥游宴中享受永恒的寿元,寓意着超越世俗,达到无极的自由和长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修道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展现了作者对道法的深入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登山临水几心伤,问柳寻花亦断肠。
已觉姓名成故物,岂知风景在他乡。
昔年与子共行乐,金谷名园恣欢谑。
只疑英誉早飞扬,忍见高才遂沦落。
开先洒翰本清真,贞吉题诗合有神。
自从知音无二子,可怜肝胆向何人。
忆昨徐园观林字,醉笔淋漓有生气。
今朝费馆见朱诗,往往烟霞极奇思。
故人笔迹一何多,岁月精灵未耗磨。
处处风光留客在,思君不见奈愁何。
羁旅苦无悰,良辰忽以至。
临水叹将归,登高询故事。
共有龙山兴,载酒雁峰寺。
地暖气初肃,风紧叶欲脆。
久知瘴疠清,未觉风土异。
燕去诚知节,雁回有何意。
欲穷万里目,几席屡迁次。
烟霞荡远空,丝竹激悲吹。
菊蕊未堪餐,橘香薰欲醉。
汉臣荣佩萸,楚客思葺芰。
枫岸君滞宦,衡门我栖志。
忽聆岐路言,临觞发悲慨。
清晨高宴会,薄暮未言疲。
铿填罗剑舄,纵横卧樽罍。
谬参俎豆光,得奉君子仪。
饮醇不知醉,饱德实充饥。
华林荫广厦,飞鸟鸣相随。
清风穆四筵,久阴上丹墀。
卜昼虽自昔,夜饮匪今斯。
燕歌有馀烈,赵瑟声正悲。
满堂盛言笑,感叹中自私。
竹帛无我名,安用生明时。
倘惠方驾顾,为君总前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