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崦人家落照閒,笑携儿辈语柴关。
应怜乌帽红尘客,有底功名不肯闲。
山崦人家落照閒,笑携儿辈语柴关。
应怜乌帽红尘客,有底功名不肯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山崦人家落照閒”,以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山间人家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氛围。接着,“笑携儿辈语柴关”一句,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展现出一家人在黄昏时分围坐柴门,亲切交谈的温馨场景。
“应怜乌帽红尘客”,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角度,以“乌帽红尘客”的形象自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感慨与疏离。这里的“乌帽”可能象征着官场的束缚或世俗的尘嚣,而“红尘客”则直指自己作为身处官场或世俗中的一员,却心系山林、向往闲适生活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有底功名不肯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反思与超脱。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意识到内心的真正渴望是远离喧嚣,享受自然与家庭的和谐与宁静。这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处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天生豪杰将何益,王郎四十为闲客。
无意初从岭外行,因人更有黔中役。
高牙大旆照江浒,欲驻征帆那可得。
客中沽酒赠别离,可惜荔枝犹未赤。
王郎眼大少所推,长身广颡好髯髭。
数著欲了天下事,千载不受英雄欺。
走笔文章盈百纸,廿史六经如泻水。
魏武才堪捉佩刀,杨修未足称儿子。
去冬相识三城南,一日不见思不堪。
如何弃我复远道,五溪蛮洞多烟岚。
旧谙风土应无疵,万里为亲备甘旨。
醉别天涯日暮心,丈夫未必终如此。
番禺古都会,佳哉郁嵯峨。
三江交洪流,海水扬清波。
刘项争帝业,闭关自秦佗。
黄屋与左纛,老夫聊自娱。
山川足霸气,往往开雄图。
中原鼎沸日,肝脑涂干戈。
光岳气虽分,生齿存亦多。
海国诚富强,金铁兼盐鹾。
百货走天下,五兵雄诸华。
盛朝为外府,乱政求金车。
使者道相望,下民方荐瘥。
北临汉台上,怅望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