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接上峰去,忽从林莽颓。
奇情供一径,并送此中来。
平接上峰去,忽从林莽颓。
奇情供一径,并送此中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小径的情景,他从高峰之巅开始下坡,忽然间穿行于茂密的树林之中,感受到一种奇特而引人入胜的景色。"平接上峰去"展现了登高望远后的平坦路径,而"忽从林莽颓"则突显了环境的转变,从开阔转向了密集的树林。"奇情供一径"表达了诗人对这条小径所引领的独特情感体验,仿佛这条小路本身就是一种奇异的诗意存在。整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传达出诗人漫步自然、心灵与景色交融的意境,展现出明末清初文人王夫之对于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
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
月满自高丘,江通无狭流。
轩窗开到晓,风物坐含秋。
鹊警银河断,蛩悲翠幕幽。
清光望不极,耿耿下西楼。
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凤池分直夜,牛渚泛舟年。
会是风流赏,惟君内史贤。
圆景旷佳宾,徘徊夜漏频。
金波徒泛酒,瑶瑟已生尘。
露白移长簟,风清挂幅巾。
西园旧才子,想见洛阳人。
石座双峰古,云泉九曲深。
寂寥疏凿意,芜没岁时侵。
绕席流还壅,浮杯咽复沉。
追怀王谢侣,更似会稽岑。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几醉东山妓,长悬北阙心。
蕙兰留杂佩,桃李想华簪。
闭阁余何事,鸣驺亦屡寻。
轩裳遵往辙,风景憩中林。
横吹多凄调,安歌送好音。
初筵方侧弁,故老忽沾襟。
盛世当弘济,平生谅所钦。
无能愧陈力,惆怅拂瑶琴。
珠履行台拥附蝉,外郎高步似神仙。
陈词今见唐风盛,从事遥瞻卫国贤。
掷地好词凌彩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东山芳意须同赏,子看囊盛几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