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盖已枯槁,芦花亦凋残。
雍渠两两如兄弟,相依不恤空江寒。
角弓诗成风渐靡,斗粟谣兴俗尤鄙。
纷纷尘世䦧墙人,见此微禽颡应泚。
荷盖已枯槁,芦花亦凋残。
雍渠两两如兄弟,相依不恤空江寒。
角弓诗成风渐靡,斗粟谣兴俗尤鄙。
纷纷尘世䦧墙人,见此微禽颡应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衰败景象中的自然与人文画卷。首句“荷盖已枯槁,芦花亦凋残”以荷叶枯萎、芦花凋零的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接着,“雍渠两两如兄弟,相依不恤空江寒”通过描述两只鹡鸰鸟相互依偎在空荡荡的江面上,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孤独并存的意境。诗人借物抒情,通过自然界的生灵,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角弓诗成风渐靡,斗粟谣兴俗尤鄙”两句,将视角转向人类社会,以“角弓”和“斗粟”为喻,讽刺了社会风气的鄙陋和道德的沦丧。这里,“角弓”可能象征着某种技艺或传统,而“斗粟”则代表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两者结合,暗示了在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纷纷尘世䦧墙人,见此微禽颡应泚”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他指出,在这个充满纷扰与隔阂的尘世间,人们往往忽视了身边微小却珍贵的生命,甚至对它们的生存状态感到羞愧。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呼唤,也是对人性中善良与同情的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态度。
蜀江之水何雄哉,奔腾疑从天上来。
飞流直下几千丈,大壑五月鸣风雷。
飘然一望失西北,巫峡清秋起寒色。
声撼长川白日寒,气蒸大漠青冥黑。
我时曾向锦城游,观涛独上瞿塘舟。
划然长啸震林谷,短箫呜咽回中流。
与君对此嘉兴发,便欲因之泛溟渤。
好挟飞仙汗漫游,孤篷醉倚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