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此诗《读史述(其十六)诸葛亮》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与知人的深刻思考。
首句“受托诚不易”,开篇即点明了诸葛亮接受重任的不易,体现了他所承担的责任之重。接着,“知人良独难”一句,道出了识别人才的困难,暗含了诸葛亮在选择辅佐者时的谨慎与挑战。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这里以汉初名臣张良(字子房)为例,对比诸葛亮身边缺乏类似贤能的助手,表达了对诸葛亮在蜀汉时期人才匮乏的感慨。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诸葛亮不仅需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处理日常文书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的负担和压力,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为国事奔走四方,却常常劳而无功,身心俱疲的情景,表现了他的辛劳与牺牲。
最后,“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诗人通过引用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短歌行》中的“梁父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并借以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一生辛劳的深切同情与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的回顾与反思,既赞美了他为国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也揭示了历史人物面临的复杂境遇与挑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
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
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
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
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
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
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
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
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
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
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
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
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
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
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
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
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
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
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
《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为玉诸葛亮公谈》【宋·郑刚中】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
https://shici.929r.com/shici/AwqW9.html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岁无言志已颓。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茅屋三间书掩扉,遮藏足得讼前非。
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玄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