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述·其十六诸葛亮》
《读史述·其十六诸葛亮》全文
明 / 魏学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0)
鉴赏

此诗《读史述(其十六)诸葛亮》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与知人的深刻思考。

首句“受托诚不易”,开篇即点明了诸葛亮接受重任的不易,体现了他所承担的责任之重。接着,“知人良独难”一句,道出了识别人才的困难,暗含了诸葛亮在选择辅佐者时的谨慎与挑战。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这里以汉初名臣张良(字子房)为例,对比诸葛亮身边缺乏类似贤能的助手,表达了对诸葛亮在蜀汉时期人才匮乏的感慨。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诸葛亮不仅需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处理日常文书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的负担和压力,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为国事奔走四方,却常常劳而无功,身心俱疲的情景,表现了他的辛劳与牺牲。

最后,“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诗人通过引用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短歌行》中的“梁父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并借以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一生辛劳的深切同情与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的回顾与反思,既赞美了他为国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也揭示了历史人物面临的复杂境遇与挑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魏学洢

魏学洢
朝代:明   字:子敬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生辰:约1596——约1625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猜你喜欢

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为玉诸葛亮公谈

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
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
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
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
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
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
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
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
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
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
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
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
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
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
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
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
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
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
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

(0)

登岳麓法华台岳兵火后寺已两创惟台为旧物当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岁无言志已颓。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0)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望乡之

茅屋三间书掩扉,遮藏足得讼前非。
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玄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

(0)

法会堂前蒲萄一架每时日至其上厨人辄报饭具

灶下斧声成菜糁,阶前日影上蒲萄。
顽僮不用催人饭,每食焉知愧尔曹。

(0)

傅推官劝农七绝句拟和其五·出郭

偶因官事出郊坰,更向春时得好晴。
山鸟自应知客意,不须相背苦飞鸣。

(0)

封州极少酴醿近得数蕊瘦小如纸花而清芬异常

小盘和雨送酴醿,瘦怯东风玉蕊稀。
岂是书窗少培植,大都香足不须肥。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