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大资挽词二首·其二》
《刘大资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一死公馀事,由来虏亦人。

使知临难日,犹有不欺臣。

河洛倾遗愤,英雄叹后尘。

煌煌中兴业,公合冠麒麟。

(0)
翻译
为国捐躯不过是余生之事,自古以来敌人也是普通人。
让敌人明白,在危难之时,仍有忠臣不会欺骗。
黄河洛水倾诉着遗恨,英雄们感叹历史的尘埃。
辉煌的中兴大业,您理应戴上麒麟之冠。
注释
一死:为国捐躯。
公:指代某位忠臣。
馀事:剩余的人生。
虏:敌人。
使知:让敌人知道。
临难:面临危险。
不欺臣:不会背叛的忠臣。
河洛:黄河和洛水,代表中原地区。
遗愤:遗留的愤慨或遗憾。
后尘:历史的尘埃,指过去的时光。
煌煌:辉煌灿烂。
中兴:国家振兴。
公:指那位忠臣。
冠麒麟:古代象征尊贵的麒麟冠,比喻极高的荣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为刘大资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刘大资高尚人格和忠诚精神的赞扬。首句"一死公馀事",意指对于刘大资来说,即使面临死亡,也视之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显示出他的无私与英勇。次句"由来虏亦人",强调敌人并非不可共论,暗示刘大资对待敌人的态度超越了单纯的敌我对立,具有人道主义的关怀。

第三句"使知临难日,犹有不欺臣",进一步赞扬刘大资在危难之际,仍能坚守诚信,不欺骗下属,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第四句"河洛倾遗愤",借黄河、洛水象征中原沦陷的悲愤,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哀思。第五句"英雄叹后尘",表达对刘大资这样的英雄人物虽已逝去,但其事迹将被后人铭记的感慨。

最后一句"煌煌中兴业,公合冠麒麟",以辉煌的事业和麒麟比喻刘大资的卓越贡献,认为他应当被尊为杰出人物,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高度评价刘大资忠诚与英勇,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的挽诗。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南山北阙两非真,东颍西湖迹已陈。

季子来归初可喜,老聃新沐定非人。

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匀。

自笑尘劳馀一念,明年同泛越溪春。

(0)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雨馀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0)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

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

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0)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四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0)

题天台福圣观瀑布

积雪悬崖照幽谷,轰雷破石响空山。

直疑天上银河水,倒泻千岩万壑间。

(0)

和昌英主簿叔社雨

愁已春相背,诗仍债未还。

雨声宜小睡,竹户且深关。

梦钓鸥边雪,衰忘镜里颜。

起来聊觅句,句在眼中山。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