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之司徒裔,秉操更清绝。
当其谢九卿,依然卧寒雪。
坦陀若可亲,磊砢竟难悦。
逃名雅非意,名至亦不屑。
事事皆愧君,难从世人说。
抑之司徒裔,秉操更清绝。
当其谢九卿,依然卧寒雪。
坦陀若可亲,磊砢竟难悦。
逃名雅非意,名至亦不屑。
事事皆愧君,难从世人说。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其一),通过袁太常洪愈这一形象,展现了对高尚品格与淡泊名利的赞美。
首句“抑之司徒裔,秉操更清绝”,开篇即点出人物出身高贵,却坚守高洁的操守,与众不同。接着“当其谢九卿,依然卧寒雪”描绘了人物在放弃高官厚禄后,仍能保持清贫自守的形象,如同冬日里傲立的寒梅,不为外界荣华所动。
“坦陀若可亲,磊砢竟难悦”两句,进一步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坦诚与独特,虽易于亲近,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却难以被轻易理解或接纳。这反映了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独立性。
“逃名雅非意,名至亦不屑”则直接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态度,无论是主动逃避还是被动接受,都表现出了对名声的淡然,体现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最后,“事事皆愧君,难从世人说”表达了诗人对袁太常洪愈高尚品质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品质在世俗社会中可能遭遇的不理解与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袁太常洪愈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对高尚人格与淡泊名利的颂扬,以及对这种精神状态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孤独的理解。
究竟此生安可逃,净土社中风最高。
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
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
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
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