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食肉迹虽陈,端有寒儒继后尘。
杜老长镵聊卒岁,颜生陋巷不逢辰。
啖毡窃喜全高节,食肉从来鄙要津。
扪腹祇应多愧负,天教吾党合清贫。
举家食肉迹虽陈,端有寒儒继后尘。
杜老长镵聊卒岁,颜生陋巷不逢辰。
啖毡窃喜全高节,食肉从来鄙要津。
扪腹祇应多愧负,天教吾党合清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简的作品《次韵徐惇济久不食肉》。诗中,诗人以家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高尚节操的坚守。首句“举家食肉迹虽陈”描绘了家庭虽然曾经条件艰苦,但仍然保持基本的生活状态;“端有寒儒继后尘”则强调了即使生活艰难,仍有读书人坚持清贫。
诗人引用杜甫(杜老)和颜回(颜生)的典故,前者用长镵(农具)度日,后者在陋巷中仍不失其德行,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志向不改。诗人对于“食肉”的看法,认为虽然物质上贫乏,但鄙视那些过于追求权势财富的人,“食肉从来鄙要津”。
最后两句“扪腹祇应多愧负,天教吾党合清贫”,诗人自责于未能更好地满足家庭生活,但又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守清贫。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坚韧的品格和对清贫生活的认同,以及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坚守。
龙节猗皇皇,六辔忽如流。
圣主命大吏,出按东南州。
东南何所有,榕荔蔽山丘。
深有险跋履,浅有佳遨游。
绣衣辟庭户,法署若瀛洲。
提封宪令行,霜日净高秋。
公来天为欢,公去海生愁。
渺渺众庶望,为我少淹留。
郊亭接乌石,杨柳荫清沟。
鸟哢方睍睆,花林复绸缪。
吾闻古君子,弗替进退忧。
昕朝正图旧,庶用慰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