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0)
注释
蓬门:形容贫寒或简陋的住所。
畏暑:害怕炎热。
小阁虚:小阁子空旷,凉爽。
鸟篆:鸟爪印,比喻鸟儿的足迹。
虫书:虫蛀的痕迹,比喻自然的印记。
寒泉:清凉的井水。
白羽:白色的羽毛,可能指扇子。
西风:秋季的风。
碧鲈斫鲙:碧绿的鲈鱼切片,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隐逸或美食之趣。
翻译
长久以来,我家门常关,谢绝来访车辆,因为酷暑更喜欢小阁的清凉。
青苔蔓延,鸟儿的足迹像篆刻在上面,绿色的树叶挂着,仿佛带着虫子的字迹。
虽然清冷的井水带来些许凉意,但邀请朋友共度凉爽的计划已经疏远了。
我忍受着秋风的萧瑟,想象着烹制碧鲈鱼片的情景,心中又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暑的闲适生活图景。蓬门久闭,意味着诗人远离尘嚣,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居所来避免酷热的夏日车马喧哗。畏暑尤便小阁虚,则是说诗人为了逃避炎热,更喜欢在空旷的小屋中消磨时光。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青色的藤蔓和嫩绿的苔藓都在努力地留住鸟儿,而绿色的垂下来的残叶间,则藏着小虫,仿佛它们也在阅读大自然赋予的书卷。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是对避暑方法的一种描写。诗人通过挖井引水来获得清凉,但这种方法似乎并不高明,只是一种平常且简单的做法。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则是诗人的内心活动。在酷热难耐之时,诗人只能忍耐地等待着秋风的到来,而那碧绿色的鱼儿在清凉的水中游动,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的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避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自然之美的一种情怀。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邺城

浩浩漳河水,迢迢魏武年。

歌台馀蔓草,战垒没寒烟。

兴废虽无定,奸雄自可怜。

空令铜雀妓,留恨绮罗边。

(0)

怀梅上人

此日惟禅寂,干戈满海滨。

悲欢能累道,贫贱易违亲。

孤月先秋冷,群峰过雨新。

一灯林壑夕,迟我作山邻。

(0)

同诸子探梅玄墓·其三

茫茫花雪里,万树望疑空。

自有幽香度,何妨积素同。

山晴犹似月,水冷每生风。

多谢流莺好,冲寒出谷中。

(0)

西樵作·其三

多雨天湖决,鱼飞下碧峰。

船浮山口石,罾挂市门松。

瀑布添无数,梅花积几重。

行行溪路暝,催客一声钟。

(0)

初正沙亭作·其四

天哀遗种客,又度一年华。

点鬓从青女,持身且白华。

雨侵朝火湿,风压夕堂斜。

酒好频沾醉,高堂乐未涯。

(0)

廉州杂诗·其四

六池光潋滟,寒动郡城楼。

分野非东粤,炎荒亦早秋。

伏波瞻汉庙,弃地恨交州。

一夕廉山宿,凄凉欲白头。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