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欹枕夜三更,烟树微茫隔卫城。
独向屋梁惊落月,不堪还听雁来声。
梦回欹枕夜三更,烟树微茫隔卫城。
独向屋梁惊落月,不堪还听雁来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思乡的凄美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波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首句“梦回欹枕夜三更”,以“梦回”二字开篇,暗示了主人公在深夜从梦中醒来的情景,紧接着“欹枕”描绘出人物侧卧的姿态,以及“夜三更”点明了时间的深沉,营造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夜晚景象。
次句“烟树微茫隔卫城”,通过“烟树微茫”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远处朦胧的树木,也隐喻了主人公与外界的隔阂感,而“隔卫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距离感,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与家乡之间的遥远与不可触及。
第三句“独向屋梁惊落月”,描绘了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屋梁,突然间月亮掉落的情景。这里的“惊落月”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震撼与失落,仿佛月亮的掉落象征着某种希望或梦想的破灭。
最后一句“不堪还听雁来声”,以“雁来声”作为收尾,雁是迁徙的象征,听到雁鸣声,让主人公不禁回忆起过往的时光和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不舍。同时,“不堪”二字则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沉重与难以承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深夜思乡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动人。
黄花岁岁与秋期,又见登高落帽时。
云水光中孤赏玩,簿书丛里足栖迟。
大篇且对玉连琐,小酌何须金屈卮。
只恐颓檐并败屋,不禁巽二恣狂吹。
我卜我居,游息在兹。有荣者木,日封殖之。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我时倾瞻,中心慨而。
维人之生,孰本孰根。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钦斯承斯,大化以敦。
嗟彼世人,自安浅陋。德不图新,恶或念旧。
有干惟禄,有觊惟富。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我怀师训,罔敢失坠。匪道曷从,匪义曷畏。
圣门虽远,率焉以冀。庶几疲驽,久亦告至。
是灯非草爇,亦非以膏滋。
又非似瓶贮,亦非似盘擎。
自灵府踊出,眼界现光辉。
随高下岩谷,以至杳霭外。
然祈近眉睫,倏出寻丈间。
亦有本无睹,启发悲悔心。
发心不须臾,所见亦如是。
暂发俄即退,终亦不可得。
二人或并处,所见各一境。
以至五六辈,亦复五六种。
人心如人面,是灯亦如之。
譬如有目人,皆见当空月。
目有昏明异,月亦分昏明。
或有目眚者,随眚作光相。
不幸无目者,元未尝有月。
大智慧光明,遍满河沙界。
何独不见灯,亦复不见我。
何独不见我,总不知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