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门织妇为春魔,几听啼莺暗辍梭。
美酿入唇宜莫算,芳期屈指已无多。
迎风柳絮飘都尽,著雨花枝落半过。
正好狂歌对馀景,休因节物叹蹉跎。
何门织妇为春魔,几听啼莺暗辍梭。
美酿入唇宜莫算,芳期屈指已无多。
迎风柳絮飘都尽,著雨花枝落半过。
正好狂歌对馀景,休因节物叹蹉跎。
这首宋诗《依韵和择之惜春》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何门织妇为春魔”,以织妇被春色所迷,暗寓春光的魅力;次句“几听啼莺暗辍梭”,通过织妇因莺啼而暂停纺织,进一步渲染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美酿入唇宜莫算”暗示春酒虽美,但春天的短暂不容细数;“芳期屈指已无多”直接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紧迫感。接下来,“迎风柳絮飘都尽,著雨花枝落半过”描绘了春风中柳絮纷飞、雨打落花的场景,形象地展示了春残的凄美。
最后两句“正好狂歌对馀景,休因节物叹蹉跎”劝诫人们在春光尚存之际,应尽情欢歌,不要因为时光匆匆而感叹虚度。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流畅,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夫子文章何所如,高处直命骚为奴。
世人共诵词人赋,不道雕虫羞壮夫。
儿时闻公芗林社,既见则喜已白须。
公亦与我自言志,笑谓此客向来无。
昨传得官隶王都,且复将试齐相壶。
岐江严湍浪饶舌,爱公愿公吾道扶。
今知谢事归悬车,食可无肉寒须襦。
再三问公近起居,复道今腴非昔癯。
君今好去相与娱,马牛宁得加我呼。
绝代幽居在空谷,市门三五方当垆。
山居为山何所如,非灊非皖非匡庐。
问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当檐屹立几丈馀,亦有竹树相盘纡。
朝听鹤吟暮猿呼,那知门外临通衢。
或闻此语谓我诬,答以君意诚守株。
人间有国名华胥,其往初不因舟车。
神游倏忽已即涂,晨鸡唤觉犹蘧蘧。
山名无乃类此欤,胸中有山无地无。
朱门蓬户何别区,参前见处成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