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瞩青郊外,芳菲饶胜情。
幽花偏解语,黠鸟自呼名。
避客筇随鹤,携柑僧听莺。
繁阴此夕改,小草媚新晴。
丽瞩青郊外,芳菲饶胜情。
幽花偏解语,黠鸟自呼名。
避客筇随鹤,携柑僧听莺。
繁阴此夕改,小草媚新晴。
这首诗描绘了园中春日的宁静与生机。首句“丽瞩青郊外,芳菲饶胜情”以远眺之景开篇,青郊之外,芳草萋萋,花香四溢,引人入胜。接着,“幽花偏解语,黠鸟自呼名”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花朵和小鸟赋予了人的情感,花朵似乎在低语,小鸟则欢快地呼唤着同伴的名字,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避客筇随鹤,携柑僧听莺”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场景,竹杖(筇)伴随白鹤,僧侣带着柑橘,静听黄莺的歌唱,展现了园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和谐之美。最后,“繁阴此夕改,小草媚新晴”点明了时间的变化,夜晚的浓荫逐渐散去,新晴之下,小草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表达了对自然更替的感慨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园中春日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感悟。
眉列春山,眼横秋水,天涯能不魂销。
况琴书落拓,蓬转萍飘。
不信离家几日,才饯岁、又是花朝。
花朝矣,红情寂寂,绿梦迢迢。无聊。
阑干十二,曲曲倚将来,只合吹箫。
奈玉箫声远,清怨偏饶。
唯有多情明月,扔来伴、客馆吟瓢。
应相笑,沈腰瘦去,不减推敲。
花明帘,柳暗月,渐黄昏时节。
初换罗衣,悄傍玉阶立。
过了挑菜佳辰,秋千院落,还直恁、轻寒恻恻。
漫凝忆。应惜似水华年,无言倚瑶瑟。
香冷熏篝,绡帐正愁入。
须知露湿苍苔,被他蟾影,偷照见、断红双靥。
曼脸匀红,修蛾晕碧,内家妆束轻盈。
长板桥头,最怜歌管逢迎。
无端鼙鼓惊鸳梦,怅仓皇云鬓飘零。黯消凝。
旧院春风,芳草还生。
桃花扇子携罗袖,问天涯何处,寄与多情。
廿四楼空,白门明月凄清。
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苍茫一片芜城。莫伤心。
金粉南朝,犹剩娉婷。
记得针神同学绣,绣床恰并香肩。
天生慧性可人怜。翻新花样巧,枝叶十分妍。
傍舍济尼邀礼佛,玉炉小炷檀烟。
买丝辛苦绣金仙。庄严瞻法相,十指见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