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脸匀红,修蛾晕碧,内家妆束轻盈。
长板桥头,最怜歌管逢迎。
无端鼙鼓惊鸳梦,怅仓皇云鬓飘零。黯消凝。
旧院春风,芳草还生。
桃花扇子携罗袖,问天涯何处,寄与多情。
廿四楼空,白门明月凄清。
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苍茫一片芜城。莫伤心。
金粉南朝,犹剩娉婷。
曼脸匀红,修蛾晕碧,内家妆束轻盈。
长板桥头,最怜歌管逢迎。
无端鼙鼓惊鸳梦,怅仓皇云鬓飘零。黯消凝。
旧院春风,芳草还生。
桃花扇子携罗袖,问天涯何处,寄与多情。
廿四楼空,白门明月凄清。
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苍茫一片芜城。莫伤心。
金粉南朝,犹剩娉婷。
这首清代词作《高阳台·题李香君小影》由孙荪意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的人物肖像和历史感慨的画面。词中通过曼妙的女子形象,展现了李香君的美丽与才情。"曼脸匀红,修蛾晕碧",描绘了她精致的面容,红润的脸庞和如黛的眉毛,流露出她的娇媚与娴静。"内家妆束轻盈"则暗示了她的出身和仪态。
接着,词人将场景置于长板桥头,歌管相迎,营造出一种繁华与欢乐的氛围,然而"无端鼙鼓惊鸳梦",突然的战乱打断了这宁静,使香君的美梦破碎,云鬓飘零,显露出时代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黯消凝"表达了词人对香君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往昔春风满院、芳草丛生的南国旧景的怀念。"桃花扇子携罗袖"进一步刻画香君的形象,她带着桃花扇和罗袖,象征着她的才情与哀愁。"问天涯何处,寄与多情"则传递出香君对远方的思念和期待。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廿四楼空,白门明月凄清",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烟云,只剩下空荡荡的宫殿和冷清的月色。"江山半壁成何事"质问历史变迁,"苍茫一片芜城"描绘了破败的景象。最后,词人以"莫伤心"劝慰,尽管南朝繁华不再,但仍有如香君这般美丽的女子留存,寓意着美好事物虽易逝,但记忆犹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既赞美了李香君的风姿,又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