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山人泛海槎,东游聊看赤城霞。
仙衣新理薜萝蔓,野饭兼餐松树花。
自向名山窥玉简,羞干卿相论丹砂。
钱塘月下西飞鹤,定有尺书先报家。
水洞山人泛海槎,东游聊看赤城霞。
仙衣新理薜萝蔓,野饭兼餐松树花。
自向名山窥玉简,羞干卿相论丹砂。
钱塘月下西飞鹤,定有尺书先报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水洞山人”的道士杨鍊师乘船出海,向东游历的情景。诗中充满了道家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水洞山人泛海槎”,以“水洞山人”作为主人公,点明了其身份为道士,乘着海上的木筏(槎)出海,暗示了他追求自由与超脱的生活态度。接着“东游聊看赤城霞”,描述了杨鍊师向东游历,沿途欣赏到赤城山的霞光,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仙衣新理薜萝蔓,野饭兼餐松树花。”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杨鍊师在山林间的生活状态,穿着仙衣,整理着薜萝,吃着野餐,品尝松树花,表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简朴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自向名山窥玉简,羞干卿相论丹砂。”这里表达了杨鍊师对道家修炼的兴趣,他独自前往名山,寻找珍贵的玉简,学习道术,同时对世俗的权贵不屑一顾,体现了他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而非物质的欲望。
最后,“钱塘月下西飞鹤,定有尺书先报家。”通过想象杨鍊师在钱塘江月下的情景,以及他化身为鹤西飞,预示着他将有书信先行告知家人,既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也暗示了他此次东游的归期不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鍊师东游经历的描绘,展现了道家文化中的隐逸思想、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君马黄,我马苍,两马相逐君马良。
君马来自函关道,我马空山食秋草。
忆昔两马初学行,长安见者神色惊。
鲁坰骊黄未足论,卫丘騋牝虚驰名。
岂料长成人少顾,十年不踏天闲路。
逸群翻惹太仆嫌,腾枥正中奚官怒。
以兹流落在风尘,南走荆梁西入秦。
自伤万里汗流血,谁道五花云满身。
弃置不须怜我马,君马亦在盐车下。
疾足由来控者难,骄嘶自合知音寡。
吁嗟君马天下无,且向沙场暂秣刍。
北来司马今伯乐,肯使君王空按图。
世人多外慕,江湖忧庙廊。
一朝践枢要,手束心徬徨。
志累气莫任,力分翮易伤。
所以古贤哲,养慧韬锋铓。
有目耽林泉,有耳耽丝簧。
忽起持大柄,倒景回天光。
如发万石弩,直前谁敢当。
又如决洪流,惊涛吞大荒。
乃知东山谢,志不在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