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题涪州石鱼》
《留题涪州石鱼》全文
宋 / 刘忠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

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

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

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zhōushí
sòng / liúzhōngshùn

shíèrlínjuānxiáncǎoxiánlián

chūláifēigòngtānfāngěrzòuyīntóngbàorěnnián

fāngyuǎnshūrénjiāmèngxiāngxiān

qiánzhīshàngruìpínjiànniànmínshǐxiá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忠顺的作品,名为《留题涪州石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 这两句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水生生物与植物共存的画面。"七十二鳞"暗指鱼类,"波底镌"则是说鱼儿在水波下自由游弋;"一衔蓂草一衔莲"则表现了鱼儿嘴里带着水草和荷花,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 这两句诗是说这些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即使有机会享用美味,也不与世间争斗,它们只是按自己的规律生长,每到丰收的季节便自然而然地繁衍后代。

“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方客"指的是旅途中的游子,他们或许在遥远的地方书写着自己的心声,但最终也只能是个人的一己之见;"牧人嘉梦"则意味着普通百姓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安居乐业。

“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前知上瑞"是说先前的吉祥征兆应该常常出现,让人们感受到天子的恩泽;"宜频见"则强调这些美好事物应当经常被看见,成为常态;"帝念民饥刺史贤"表达了希望统治者能够关心民众的饥饿问题,并且提拔有才能的人才来处理国家大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清廉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忠顺
朝代:宋

刘忠顺(九八七~一○六一),以明经赐第,为潭州攸县尉、江宁句容尉,改知江州德安,通判袁州,历知建昌、解、坊、邢等州军。入为度支判官,出为夔州路转运使,徙两浙路,迁知蔡州、泉州、福州。仁宗嘉祐六年卒,年七十五(《郧溪集》卷二一《刘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绝句六首·其四

水清滩自急,荡桨直须人。

劝卿休恨水,多为不知津。

(0)

赠王文学

法乐洞天曾一游,君家闻在水西头。

石潭密映藤萝月,山叶深藏虎豹秋。

岂意吴城祠下路?共寻扬子岸边舟。

胸中富有天官学,莫为东南久滞留。

(0)

百丈山中夜坐,闻谨思将还,忆甲寅入南中,正此日也。十二月二十三日六首·其五

往备清华职,宁知濩落心?

槐街春日盛,杏省午烟深。出试终何补?

还归敢自任。祇惭山泽吏,空受二毛侵。

(0)

苍山感秋

苍山秋意长,池馆静而閟。

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

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

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

后去三十年,直可肩圣知。

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

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

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

勿谓仙学难,此道可立致。

(0)

七月初二夜,洪州对月,怀伯丈亲舍·其一

居止简物竞,颇受岁月侵。

诚愿输昆仑,遐举遗浮沉。

时冬万物敛,野迥景载阴。

雉鸣穑在场,烟火村巷深。

儿女戏我前,有酒聊自斟。

自斟何足贵,得饮胜千金。

圣哲去已远,六籍传其心。

受生敢不爱,发愤摅长吟。

(0)

次韵古体二首·其一

偶为淳朴语,即有希夷风。

在世能勿忤,聊以古为同。

大巧三代人,所拙辨伪工。

曲哉末学士,妄拟述作功。

至性苟能尽,焉得推盛隆?

先师予狂狷,盖愤失所中。

于时得依归,敢叹吾道穷?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