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慰秉之》
《慰秉之》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功名不用叹差池,利钝人生固有之。

襄野迷途回未远,邯郸荣梦觉多时。

尚平易足君应尔,蘧瑗知非我所师。

芥蒂胸中都扫尽,兄酬弟劝复何疑。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慰秉之》。诗中以宽慰和哲理的口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首联“功名不用叹差池,利钝人生固有之”,开篇即点明了对功名得失的豁达态度,认为功名的高低起伏是人生常态,不必过于忧心或自责。这里“差池”比喻功名的得失,“利钝”则指才能的优劣,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自然规律。

颔联“襄野迷途回未远,邯郸荣梦觉多时”,运用了两个典故。襄野迷途回未远,出自《庄子·逍遥游》,意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但最终会找到归途;邯郸荣梦觉多时,则源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讲述赵国平原君赵胜梦见自己在邯郸荣华富贵,醒来后感叹人生如梦。这两句诗通过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被短暂的荣华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颈联“尚平易足君应尔,蘧瑗知非我所师”,进一步阐述了对生活的态度。尚平易足,引自《汉书·王吉传》,意为崇尚简朴的生活,满足于平凡;蘧瑗知非,出自《庄子·外物》,表示蘧瑗(孔子的学生)认识到追求外在的荣华并非生活的真谛。这两句诗鼓励读者像尚平一样追求简单满足的生活,而避免像蘧瑗那样过分追求外在的荣誉。

尾联“芥蒂胸中都扫尽,兄酬弟劝复何疑”,总结全诗主旨,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芥蒂,比喻心中的烦恼或不快。诗人希望读者能够清除心中的一切烦恼,无论是兄弟间的酬酢还是其他人际交往中的建议,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处理,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功名、人生、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拜先世族祖宋丞相文清公元凤祠宇墓于古城关积庆寺

石兽行行草树间,往来人说古城关。

先灵幸托青莲宇,上相曾分玉笋班。

一族再分昭穆序,百年初识祖宗颜。

非才岂足光潜德,负此穹碑勒墓山。

(0)

紫阳书院

千载山堂倚故墟,儿童能识紫阳朱。

乡贤依附襟裾末,县令周旋俎豆馀。

恩典近延徽国谱,奎文犹刻理宗书。

平生学道全无似,九拜趍庭愧小儒。

(0)

憩滕南邮亭

家山疑在望中青,征马萧萧此暂停。

屈指过江南北路,还过百二短长亭。

(0)

挽彭处士夫妇·其三

择继当时屡问名,邑南唐氏有家声。

平生妇道堪书处,请看彭门七弟兄。

(0)

题小景画

乱石溪声到处闻,疏林山色望中分。

幽人已逐移文去,閒却茅亭一段云。

(0)

西园栽花

西圃栽花愧老人,花枝不似老人身。

老身虽被花枝笑,自有儿孙看好春。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