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纸贵洛阳城,畴昔推高月旦评。
下笔□□□□□,举幡亦足唱诸生。
诗如东野无高论,策到□□□直声。
病叟一春亲药裹,卧看柳色动离情。
□传纸贵洛阳城,畴昔推高月旦评。
下笔□□□□□,举幡亦足唱诸生。
诗如东野无高论,策到□□□直声。
病叟一春亲药裹,卧看柳色动离情。
□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送林上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洛阳城为背景,开篇即以“纸贵”、“畴昔推高月旦评”展现出一种书卷珍贵、学问渊深的氛围。下文“举幡亦足唱诸生”则是说诗人的才华横溢,提起笔来便能引领众人。
诗中的“东野无高论”暗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主张,不随波逐流,而“策到直声”则表现出诗人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至于“病叟一春亲药裹”,则是描绘诗人因病所困,春日里亲手调制药物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静。
最后,“卧看柳色动离情”一句,则以卧观柳色的动态来抒发对远去友人的留恋之情。柳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离别,诗人通过这种意象,将内心的不舍与怀念寄托于自然之中。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饥寒逼腐儒,颠倒作奇想。
长安远于日,无故思一往。
曾闻丈夫雄,咫尺视天壤。
岂知适千里,三月费劳攘。
为装迫旦暮,无乃太卤莽。
萧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壮心摧,低徊转悒怏。
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结束上高堂,回迟更千虑。
苦心发欢颜,但道舟楫具。
小儿不知愁,牵衣乞同去。
不忍与明言,多方使之误。
送行杂亲朋,刺刺语及暮。
风争雨渐稠,篙师发微怒。
郎今何多谈,明日谁与诉?
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
朝阳开霏微,夕景映澄鲜。
菡萏不可见,白雀徒空传。
窈窕北牖室,演漾南华泉。
虚窦显向背,隐磴潜亘绵。
蔽亏欺日月,藏纳杳云烟。
削凿太华小,淡瀩神岛连。
偶然二仪创,遂夺万古妍。
寓真赏非一,寻异怀屡迁。
浩荡观物化,聊谢区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