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朱云得,今看出匣锋。
饭难忘巨鹿,人不异卢龙。
国士知弓治,家声薄鼎钟。
击奸兼破贼,吾欲卷书从。
一剑朱云得,今看出匣锋。
饭难忘巨鹿,人不异卢龙。
国士知弓治,家声薄鼎钟。
击奸兼破贼,吾欲卷书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龚鼎孳在《吴郎南征赋别》中的节选,通过“一剑朱云得,今看出匣锋”这两句,诗人以剑为喻,表达了对吴郎南征的决心与豪情。剑出匣锋芒毕露,象征着吴郎即将踏上征程,其勇气和决心如同剑之锋利,不容小觑。
“饭难忘巨鹿,人不异卢龙”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吴郎此行的重要性。巨鹿之战、卢龙关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行动,此处借以表达吴郎南征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关系到国家安危,其责任重大,不容忽视。
“国士知弓治,家声薄鼎钟”则从两个不同角度赞美了吴郎的才能与品德。国士,即国家的杰出人才,弓治,指箭术高超,比喻吴郎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懂得治理国家之道;家声薄鼎钟,意指吴郎的家族声望虽不及古代名臣的鼎钟之重,但其才华与品德足以让人敬仰。
最后,“击奸兼破贼,吾欲卷书从”表达了诗人对吴郎的深切期待与支持。击奸,即打击邪恶势力;破贼,即击败敌人。诗人希望吴郎能够既清除内部的腐败,又在外敌面前立下赫赫战功。同时,诗人也表示愿意跟随吴郎,共同面对挑战,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郎南征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深谋远虑的智慧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支持与期待。
丈室清于洗,玄玄正可谈。
放帘分月碎,迎户半风含。
人寿岂无百,浮生只有三。
抟鹏争欲上,征雁几回南。
绕砌浇金菊,临轩数玉簪。
茶精搜句涩,酒力助歌酣。
岐路谁曾泣,迷途马更谙。
芳心难妥贴,短发易差鬖。
话到忘忧处,行储欠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