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入淮泗,初上广文官。
地接中州近,天连大野宽。
清时先俎豆,异俗尽衣冠。
暂别蓬莱阙,无惭苜蓿盘。
舟行入淮泗,初上广文官。
地接中州近,天连大野宽。
清时先俎豆,异俗尽衣冠。
暂别蓬莱阙,无惭苜蓿盘。
这首诗描绘了陈楚宾赴任泗州学正时的场景与心境。首句“舟行入淮泗”,以舟行入水起兴,暗示陈楚宾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前往淮泗之地就任。接着,“初上广文官”点明此行的目的和身份,他将担任泗州学正这一重要职务。
“地接中州近,天连大野宽”两句,通过描绘地理环境,展现泗州地区的辽阔与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含着对陈楚宾未来工作环境的期待与祝福。中州,泛指中原地区,此处借指泗州所在区域;大野,则形容其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
“清时先俎豆,异俗尽衣冠”则表达了对陈楚宾在这样一个清明时代,能够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美好愿景。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这里象征着文化与礼仪的传承;异俗,指的是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尽衣冠”则意味着这些不同风俗的人们都将穿上整齐的衣物,展现出文明与秩序。
最后,“暂别蓬莱阙,无惭苜蓿盘”表达了对陈楚宾暂时离开京城(蓬莱阙,借指京城)前往地方任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鼓励他在新的岗位上,即使面对简朴的生活(苜蓿盘,比喻简陋的食物),也不应感到羞愧,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为地方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陈楚宾个人才能与品德的认可,也是对其即将开始的新工作的美好祝愿,充满了对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期待。
门鹄犹残雪,林莺已唤春。
相逢青眼见,不恨白头新。
猎猎翻归袖,僛僛落醉巾。
小红齐破蕾,一笑为何人。
绿涨三家渡,红酣万户春。
交情久客见,物态一时新。
缥缈凌波袜,淋漓漉酒巾。
对花身已在,应解笑陈人。
浮生知几何,闻道苦不早。
过眼电掣云,转看露晞草。
匆匆已解镳,马鬣翳蓬葆。
夫君悟无生,不待须发皓。
朝行清溪曲,暮宿白云道。
柴门鸟迹绝,槁叶风自扫。
竹间雨泠泠,花上日杲杲。
坐对五大夫,自足休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