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此笔点行藏,真有乾坤日月光。
三尺羊裘几铢两,千秋龙衮共低昂。
客星天上何须急,老脚人间不浪长。
留得先生在台辅,不知东汉可陶唐。
谁将此笔点行藏,真有乾坤日月光。
三尺羊裘几铢两,千秋龙衮共低昂。
客星天上何须急,老脚人间不浪长。
留得先生在台辅,不知东汉可陶唐。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子陵(其一)》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谁将此笔点行藏”,以问句开篇,暗示了笔墨中蕴含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仿佛是隐士高人以笔触揭示世间万象。次句“真有乾坤日月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笔力如同天地日月般照耀万物,展现出作者对文才的赞美。
接下来,“三尺羊裘几铢两,千秋龙衮共低昂”运用典故,将简朴的渔夫服饰与帝王的龙袍相比,寓意即使身处简朴之中,也能保持高尚品格,与世事起伏共进退。"客星天上何须急,老脚人间不浪长",将自己比作天上的过客之星,表达出淡泊名利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人生不必过于追求短暂的显赫。
最后两句“留得先生在台辅,不知东汉可陶唐”,表达了对贤才的期待,希望有如子陵这样的贤者在朝廷辅佐,使得国家能如同东汉盛世或陶唐之治那样繁荣昌盛。整首诗通过笔墨间的意象和典故,赞扬了隐逸之士的高尚情操,并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松门枕崇阿,秀色可揽结。
苍翠横空濛,幽景涵清彻。
楼阁渺飞动,峰峦互明灭。
流云薄檐端,奔泉溜庭埒。
疏帘低燕语,远树闻啼鴂。
春光几何时,芳华暗销歇。
言集社中人,论心相怡悦。
风流竹林宗,旷达香山杰。
何必升层岑,遥瞻更奇绝。
欣赏有奇文,投辖无俗辙。
且适麋鹿踪,无论巧与拙。
取醉暂销忧,秉烛不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