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
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
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珰。芳洲酒社词场。
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
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
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
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珰。芳洲酒社词场。
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
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淝水之旁,气候转凉,淮堤上的柳树也换上了秋色。诗人提到别离已过数年,从中可见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紫马行走缓慢,可谓是旅途中的不舍与留恋,而梦草池塘的出现,则让人联想到边塞之地的寂寞与孤独。
诗人随后提到乘坐丹凤升至天边,禁漏催促着季节的更迭,同时在春殿中举杯畅饮。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也透露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过松江时,雪花纷飞,如同冰解鸣珰般清脆悦耳,这些意象都深化了秋天的苍凉与凄美。
接下来的“芳洲酒社词场”则是诗人在这里举行宴会,吟唱诗词,氛围热烈而欢快。接着,“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中,高台不仅是地理之标,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记忆。诗人在此地徘徊,似乎与古人对饮,对酒的豪情相呼应。
“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则表达了诗人再次攀登逋山之时,那份宁静而深远的情感。月色清冷,夜色渐浓,这一刻,诗人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也随之变得空明而沉郁。
最后,“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和“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两句,则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和自然景色的期待与描绘。春风拂过侍女的衣衫边缘,那轻柔温暖之感已经可以察觉;而东园之行,更是一场新的探索,千树覆盖着厚厚的苔藓,一切都在等待着诗人的笔下绽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记忆的描摹,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造诣。
射策明光最上游,干霄直气接云浮。
平生所闻任定祖,十年坚卧岩壑幽。
胸中经济几韬略,价高连城人不酬。
急流勇退莫予武,旁观谁为君王留。
归来万事了无愧,罪我知我惟春秋。
海沂之康谈笑事,分毫未展帷幄筹。
倒屣能延吾党士,此客标置高南州。
翰墨从容千万字,韵高不作河西讴。
各持吾素报吾主,为公不必须孙刘。
嗟我已衰人不数,去来乘雁双凫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