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盘风洞几高低,箐恶蒲蛮杂汉夷。
转饷坐看民力尽,何时销甲尉陀西。
石盘风洞几高低,箐恶蒲蛮杂汉夷。
转饷坐看民力尽,何时销甲尉陀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陆巡抚万垓在明朝时期,自永趋腾途经复杂险峻之地的亲身经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首句“石盘风洞几高低”,以“石盘”和“风洞”两个形象的意象,勾勒出旅程中所遇地形的崎岖与多变,暗示了旅途的艰难。接着“箐恶蒲蛮杂汉夷”,描述了沿途的环境不仅自然险恶,还夹杂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体现了边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与社会结构。
“转饷坐看民力尽”,揭示了作者对当地民生的关注与忧虑,通过“转饷”这一行动,反映了军需物资的运输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暗示了战争或军事行动给地方带来的沉重负担。最后,“何时销甲尉陀西”,表达了作者对于结束战乱、恢复和平的渴望,寄寓了对国家统一与安宁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边疆地区复杂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人文关怀。
一日一日复一日,百岁能消几双屐。
玉龙嘶断东溟波,春风吹老南山石。
柳华著水流青萍,琅玕弄影生秋声。
霓裳短衣尚堪舞,髑髅丑眼不再明。
竹马儿童誇疾走,檀板梨园歌白首。
桑根陵谷号饥狐,一夜黄河向西吼。
芒砀山下赤龙子,千古英雄魂不死。
崆峒重揖广成公,笑我携来乱红紫。
羲和尽意驱长云,有酒谁酹田文君。
燕雀纷纷戏鸿鹄,古人道义今无闻。
东家娇娥怯春老,晓镜画眉斗新巧。
开屏自语芙蓉秋,妾颜不似当时好。
一朝一朝又一朝,黄尘车马长安桥。
粗衣藿食养心骨,会看鹏背摩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