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可通文脊隈,山腰大辟门崔嵬。
若非天地功破裂,定是鬼神力凿开。
浑浑旁撑苍壁立,空空直贯清风来。
祇应便彻仙源去,愿蹑飞云到玉台。
无路可通文脊隈,山腰大辟门崔嵬。
若非天地功破裂,定是鬼神力凿开。
浑浑旁撑苍壁立,空空直贯清风来。
祇应便彻仙源去,愿蹑飞云到玉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山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山门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无路可通文脊隈,山腰大辟门崔嵬。”这两句诗描绘了山门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山腰,高耸入云,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这里的“文脊隈”指的是山脊的弯曲处,而“大辟门崔嵬”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门的雄伟与高峻。
接着,“若非天地功破裂,定是鬼神力凿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山门形成的赞叹与好奇。诗人想象如果不是天地自然之力的神奇作用,就是鬼神之力的巧夺天工,才使得这座山门得以形成,充满了神秘与敬畏之感。
然后,“浑浑旁撑苍壁立,空空直贯清风来。”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门的形态与环境。山门如同苍壁一般矗立在山间,周围环绕着浑厚的自然景观,而清风则从山门中直贯而过,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最后,“祇应便彻仙源去,愿蹑飞云到玉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门的向往与追求。诗人认为只有通过这座山门,才能到达传说中的仙境,他渴望能够像飞云一样,轻盈地穿越山门,到达那令人向往的玉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代不数人能几见,去去江空岁年晚。
闭门一字不堪煮,无补费神诗作蹇。
西风尽夕城满尘,带水沸潮消息断。
十七柳凋十桂爨,更问菱湖与桐馆。
风花一瞥旋成毁,那及黄楼丑魏衍。
书来海上如说梦,自在人间已枯菀。
断云含雨向何许,泪眼不晴天不管。
布衣许身老转拙,失计残年难饱饭。
履綦故蹊绿苔满,子宁不来梦当返,小别千年万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