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故园来,兄自帝乡去。
停棹淮水阴,欢晤一何遽。
望望忽超远,脉脉不得语。
入室茵帷尘,言笑竟谁与。
况乃北堂悲,惨惨伤荼茹。
鸡骨空支床,挥涕催百虑。
伊馀嗟留滞,执戟惭非据。
每忆连床夜,耿耿常至曙。
四鸟元比翼,何由总飞翥。
叹息先民言,三荆悦同处。
我从故园来,兄自帝乡去。
停棹淮水阴,欢晤一何遽。
望望忽超远,脉脉不得语。
入室茵帷尘,言笑竟谁与。
况乃北堂悲,惨惨伤荼茹。
鸡骨空支床,挥涕催百虑。
伊馀嗟留滞,执戟惭非据。
每忆连床夜,耿耿常至曙。
四鸟元比翼,何由总飞翥。
叹息先民言,三荆悦同处。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日缵所作的《寄青崿兄》,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中开篇“我从故园来,兄自帝乡去”,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兄弟分别的场景,一个从熟悉的故乡出发,另一个前往遥远的京城,两地相隔,情感却紧密相连。接着,“停棹淮水阴,欢晤一何遽”描绘了在淮水边短暂相聚的欢乐与匆忙,表达了兄弟间难得的相聚之乐。
“望望忽超远,脉脉不得语”则描绘了相聚后的离别,兄弟间的目光虽能传递无言的情感,但现实的阻隔使得话语无法传达,留下深深的遗憾。室内“茵帷尘”、“言笑竟谁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兄弟间的欢声笑语已成回忆。
“况乃北堂悲,惨惨伤荼茹”将情感推向高潮,北堂的悲伤氛围,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哀伤,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鸡骨空支床的细节,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也暗示了兄弟间共同经历的岁月已成过去。
“伊馀嗟留滞,执戟惭非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与兄弟一同前行的遗憾和自责,同时也流露出对兄弟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最后,“每忆连床夜,耿耿常至曙”回忆起往昔共度的夜晚,直到天明仍不愿分开,这种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四鸟元比翼,何由总飞翥”以四鸟比翼双飞的比喻,表达了兄弟间渴望并肩同行的愿望,但现实的分离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叹息先民言,三荆悦同处”引用先贤之言,表达了对兄弟间和睦相处的向往和对当前分离状态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消逝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盛君画梅太奇绝,老干如龙更如铁。
笔底幽魂冷不彻,满纸枯株三丈雪。
六月披图身欲僵,一堂坐客皆闻香。
就中先辈多评章,佳者长沙之李华亭张。
当时此物果谁有,杨公成玉扬州守。
公也珍之若琼玖,自谓此图传不朽。
子孙弃之同敝帚,百年竟落他人手。
峡水林君偶得之,不惟爱梅兼爱诗。
犹记当初兵火时,居民鼠窜家流离。
书籍图画焚无遗,此图藏之高树枝。
倭奴虽黠那能知,淫雨沾湿寒风吹。
鬼神呵护无损亏,吁嗟此图亦已奇。
付与妙手重装池,千秋万岁无离披,千秋万岁无离披。
春风散藻景,山水动微暄。
桂棹泛兰渚,摇摇过前川。
汀花媚幽壑,岸柳垂轻湍。
环洲屡回复,杂树何缤纷。
微波生镜湖,疏钟来云门。
扬帆意超忽,溯流情孤鶱。
逆楫芰荷脆,随波兰芷繁。
和风驻瑶瑟,落日沉金尊。
山川缅如故,畴昔谁能存。
佳境岂易觌,幽怀愿无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