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充满了禅意。开篇“清风肃肃摇窗扉”与“窗前修竹一尺围”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索的情境。清风轻拂,使得窗扉微动,而窗前的竹子修长且细,只有一尺的围度,这种描写给人以一种简约而不失雅致的感觉。
接着“纷纷苍雪落夏簟”一句,虽然是形容夏天的雨,但用了“苍雪”来形容雨滴,这增加了一份诗意,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对清冷之物的偏好。而“冉冉绿雾沾人衣”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湿润而又带着淡淡凉意的气息。
下片“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这里描写了一种生动的景象。阳光照耀之下,蝉在树叶间鸣叫,而人们在这宁静中行走时,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鸣打破了寂静。
最后“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则是诗人对僧人的生活态度表示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清贫自适的向往。这里的“寒碧”形容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纯净与冷艳,而“为问鹤骨何缘肥”则是在探讨禅意,质疑外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禅意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贫自适、精神自由的追求。
春来不住听檐声,日色何曾作好晴。
纵有花应欺老病,偶无酒亦过清明。
疾风恶浪摇孤垒,危枕昏灯寄此生。
西上东归皆未可,客怀端复向谁倾。
皓首厖眉话昔游,隙阴俯仰叹如流。
万山中遇驱骃辔,十载前同上鹤楼。
洚水馀氓犹粥饭,潢池小丑更戈矛。
纷纷贪吏甚狼虎,盍与驱除绝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