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遗蜀石经,收聚十获五。
勤搜兼巧遇,彼苍眷嗜古。
流传阅百年,藏者可指数。
踵观盛师儒,證辨析丝缕。
鲰生安置喙,矘视屡起舞。
尤幸邀天章,篆画出冲主。
雄姿走螭龙,奥雅胎石鼓。
刘侯为发箧,光气烂庭户。
方将却魔魅,复旦万物睹。
守阙留伏申,待访孰与伍。
残遗蜀石经,收聚十获五。
勤搜兼巧遇,彼苍眷嗜古。
流传阅百年,藏者可指数。
踵观盛师儒,證辨析丝缕。
鲰生安置喙,矘视屡起舞。
尤幸邀天章,篆画出冲主。
雄姿走螭龙,奥雅胎石鼓。
刘侯为发箧,光气烂庭户。
方将却魔魅,复旦万物睹。
守阙留伏申,待访孰与伍。
这首诗是陈三立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所作,题为《为刘健之题所藏蜀石图》。诗中描绘了对古代蜀地石经残片的珍视和发现过程,反映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其流传的重视。诗人赞美了刘健之搜集石经的勤奋与巧遇,认为这是上天眷顾于古物爱好者的体现。石经历经百年流传,虽散落但仍有识者能辨识其价值。诗人自己也对此深感欣喜,尤其是当看到石经上的篆书字迹,仿佛见到了古代帝王的风采。石经的精美图案如螭龙飞动,石鼓文深沉雅致,刘健之打开宝箱的那一刻,光芒四射,如同驱散邪魅,重现了古文明的辉煌。诗人期待有更多人参与探寻和研究,共同守护这份文化遗产。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对古籍文物的敬仰和传承的决心。
千家楼阁俯溪流,一道银河漾彩舟。
花洲源里通仙郭,屟廊山面接平畴。
平畴靡迤闭荒陌,虎阜玲珑望非隔。
松菊归来陶令居,云霞宛对王珉宅。
嗟予十载滞华台,无复求羊问草莱。
行披薜荔寻云入,重搴芙蓉向水来。
回看荏苒浮年度,物华惨澹临秋素。
栖禽半没沪鱼蹊,落叶全深采樵路。
君不见鱼肠铸水只残流,鹤舞市门难辨处。
念此令人感废兴,何流区区叹游寓。
回棹夷犹未肯前,伤心寂寞寒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