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丹流万叶红,秋峰长锁翠华宫。
愁云玉坐松楸里,落日金铺霜露中。
凤葆虚留栖汉月,鸡鸣无复赋齐风。
圣情追远遥悽恻,冠舄趋陪百职同。
绝壁丹流万叶红,秋峰长锁翠华宫。
愁云玉坐松楸里,落日金铺霜露中。
凤葆虚留栖汉月,鸡鸣无复赋齐风。
圣情追远遥悽恻,冠舄趋陪百职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庄重的陵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悼念之情与历史的沉思。首句“绝壁丹流万叶红”以鲜艳的色彩开篇,绝壁之上,万叶如火般燃烧,渲染出一种热烈而又悲壮的氛围。接着,“秋峰长锁翠华宫”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峰,翠绿的宫殿仿佛被秋色锁住,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感觉。
“愁云玉坐松楸里,落日金铺霜露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愁云笼罩在松树和楸树之间,夕阳的余晖洒在霜露之上,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令人感伤,仿佛是自然界的哀悼仪式。
“凤葆虚留栖汉月,鸡鸣无复赋齐风”则将情感引向更深层次的历史反思。凤葆(古代帝王的仪仗)空留,象征着帝王已逝,只有月光下的影子陪伴;鸡鸣不再,意味着古老的风俗已经消失,留下的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圣情追远遥悽恻,冠舄趋陪百职同”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职责的庄严履行。圣人的情感在遥远的地方依然充满悲痛,百官一同前来,以庄重的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与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哀思与敬意,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厚重与人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