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闲多暇日,况乃值清冬。
风叶已成扫,霜芜犹复重。
佛香留夜火,蔬饭候晨钟。
谁信二千石,心如一衲翁。
郡闲多暇日,况乃值清冬。
风叶已成扫,霜芜犹复重。
佛香留夜火,蔬饭候晨钟。
谁信二千石,心如一衲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冬日景象,诗人张耒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澄明的生活态度。
“郡闲多暇日,况乃值清冬。”开篇两句,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在一个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恰好遇上一个清冷的冬季。这里的“郡”指的是县城,这里的“闲”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时间的宽裕和悠闲。
接着,“风叶已成扫,霜芜犹复重。”诗人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秋天的落叶被风吹得像扫帚一样,而冬天的霜花则依旧繁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象,更隐含着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哲理。
“佛香留夜火,蔬饭候晨钟。”这两句诗,则是对诗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写实。佛香的燃烧持续到夜晚,显示了一种宁静与持久;而等待早晨的钟声来品尝简单的蔬菜饭,体现了诗人的简朴与自在。
最后,“谁信二千石,心如一衲翁。”这里的“二千石”是指古代的一种量词,表示大量。而“一衲翁”则是一位和尚,一衲即一件僧衣。诗人通过这两物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很少有人相信那些数量巨大的东西一样,诗人的心灵也如同那位只穿着简单僧衣的和尚,平静无波,不为世俗所动。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冬日宁静与自然之美,并借此表达了对简约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向往。
昆丘不足步,我欲庐太虚。
丰隆摇云幡,羲和驾日舆。
上仙郁华翁,偓佺弟子隅。
先过东父宅,复息西母居。
西母何嬿婉,揖上上清居。
上清十二层,历历见白榆。
鞭虬从空举,倚鸟戏虚无。
纵览六合表,放心而夷与。
俯观岳与海,何异杯与盂。
人生苦郁纡,无乃成籧篨。
予将汗漫游,与天同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