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贤士今何在,晋代青松独此存。
往事悠悠何处问,金鸡山色又黄昏。
唐时贤士今何在,晋代青松独此存。
往事悠悠何处问,金鸡山色又黄昏。
这首诗《延福寺》由宋代诗人刘涛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唐时贤士今何在”,诗人以“唐时贤士”作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的场景中,思考那些曾经在唐朝活跃的杰出人物如今都已不在人世,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更迭。
次句“晋代青松独此存”,诗人将视线转向眼前的自然景物——青松,强调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有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能够保持其原始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这里不仅赞美了青松的坚韧与永恒,也暗含着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相比,易逝与持久之间的对比。
后两句“往事悠悠何处问,金鸡山色又黄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诗人提出“往事悠悠”,意味着过去的种种已经无法追回,无论是个人的经历还是历史的事件,都如同流水般逝去,难以寻觅。接着,“何处问”三字,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追寻无果,增加了诗的哀愁与无奈。最后,“金鸡山色又黄昏”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山色渐暗的画面,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对比,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类文明相对脆弱的反思。
北斗璇魁,南闽元帅,西清真地行仙。
东林白社,依约认前缘。
霞洞天台万叠,记当时、秀减山川。
三生梦,岩公宝刻,云锁石桥边。
时度御炉吹雾,宫烛传烟。望图中家庆,朱紫蝉联。
入见辕门佳节,到新春、长是开筵。
明年看,五云深处,黄发映貂蝉。
逋仙千载独知心。别无人。泪痕深。
长是自开自落自成阴。
白石后来疏影句,饶绮丽,总输他、清浅吟。伤情。
伤情。角中声。夜沉沉。更捣砧。
欲雪未雪、天欲老,云气昏昏。
梦绕西湖路渐不堪行。
人已骑驴毡笠去,留恨也,仗梅花、说与君。
真人临御,实瑞集丰融。万国仰天聪。
嘉禋盛礼文章焕,齐洁致清衷。
笙镛六变三神格,喜备盛仪容。
乾穹上达昭灵飨,庆绪蔼丕隆。
阳郊报本,礼意弥勤禋。太一下威神。
天临两观推三赦,庆祉被臣民。徽名荐册缛仪陈。
盛节焕书筠。涂歌邑诵扬徽懿,鼎命协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