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这首诗是王绩在隋末唐初所作,名为《戏题卜铺壁》。诗中通过对古人刘伶和毕卓的生活态度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不随波逐流的向往。
"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诗人的生活方式与刘伶和毕卓相比较。刘伶是东汉时期的人,以爱酒而著称,他曾说过“愿作东南隅上兀,一生不见君王面”。这里的“旦逐”意指早晨跟随着自由自在的刘伶,放纵自己的情感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毕卓则是西汉时期的人,以其隐逸生活而闻名,宵即晚上,“随毕卓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夜晚随着毕卓进入梦乡的场景。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里的“不应长卖卜”意指不愿意长时间从事占卜之类的工作,因为这可能会限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而“须得杖头钱”则是说,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只需要很少的金钱就足够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人隐逸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于物质欲望的淡化,展现出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故人对酒叹,叹我在天涯。
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
问我为司马,官意复如何。
荅云且勿叹,听我为君歌。
我本蓬荜人,鄙贱剧泥沙。
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自从筮仕来,六命三登科。
顾惭虚劣姿,所得亦已多。
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
省分辄自愧,岂为不遇耶。
烦君对杯酒,为我一咨蹉。
江亭乘晓阅众芳,春妍景丽草树光。
日消石桂绿岚气,风坠木兰红露浆。
水蒲渐展书带叶,山榴半含琴轸房。
何物春风吹不变,愁人依旧鬓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