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暑气夜方微,苍佳萧森蝙蝠飞。
已对银蟾升皎皎,不妨萤火弄辉辉。
侦宵鸣柝分城度,拢岸高帆截浦归。
到枕自多云水梦,可知心与世情违。
闲庭暑气夜方微,苍佳萧森蝙蝠飞。
已对银蟾升皎皎,不妨萤火弄辉辉。
侦宵鸣柝分城度,拢岸高帆截浦归。
到枕自多云水梦,可知心与世情违。
这首《夏夜》描绘了夏日夜晚的独特景象和诗人细腻的心境。首先,通过“闲庭暑气夜方微”一句,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庭院中,暑气渐消,夜色初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凉爽的氛围。接着,“苍佳萧森蝙蝠飞”描绘了夜幕下蝙蝠在树丛间飞翔的画面,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
“已对银蟾升皎皎,不妨萤火弄辉辉”两句,将月光与萤火虫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光影画卷,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美丽。月光皎洁,萤火虫闪烁,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自然景观。
“侦宵鸣柝分城度,拢岸高帆截浦归”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不仅有庭院内的景致,还有远处城市的钟声和江面上归航的船只,展现了夏夜的广阔与繁忙。这里的“侦宵鸣柝”指的是夜晚巡逻的更夫敲击木梆的声音,象征着夜晚的守护与秩序。
最后,“到枕自多云水梦,可知心与世情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在枕边,他仿佛进入了云水交融的梦境,暗示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疏离感。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体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为惠不必广,但问与者谁。
受施何用多,名义以为资。
平生师友间,四海参寥师。
一穷无四壁,百代有千诗。
再逐越淮江,三年鲁中归。
初无赞公色,不异净名衣。
才如得风鹢,已复触藩羝。
路贫谁肯怜,语妙君所知。
我往立谈间,欻若白受缁。
乃知仁者听,不待辛苦词。
赵侯名教士,劲气喷长蜺。
论吐天下公,而合吾所私。
明窗弄文墨,妍语含英姿。
要与识者论,且避群儿痴。
旧好无新功,终年此交绥。
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
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
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
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
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
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
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
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
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
一别今几时,绿首成白颠。
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
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
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
行者悲故里,居者爱吾庐。
生须著锥地,何赖汗牛书。
丈室八尺床,称子闭门居。
百为会有还,一足不待馀。
纷纷幼老间,失得了悬虚。
客在醉则眠,听我勿问渠。
论胜已绝倒,句妙方愁予。
竹几无留尘,霜畦有馀蔬。
相从十五年,不为食有鱼。
时须一俛仰,君可贷蘧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