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附近的苍凉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联"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通过回忆过去的雁门之路,展现了边塞严寒的气候,以及行军者的艰辛。"霜气逼征鞍"形象地刻画出霜冻严酷,马鞍都仿佛被寒气侵袭。
颔联"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诗人远眺野外,天空阴沉,心情悲凉,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途跋涉更加艰难。"惨"字渲染了环境的凄冷,"徒行"则表达了孤独无依之感。
颈联"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荒寂,远处的人烟稀疏,只有零星的鬼火在寒冷的沙地上闪烁,增添了神秘与凄清的气氛。
尾联"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诗人触景生情,对战争带来的哀伤深感痛心,戍楼的号角声在风中显得格外凄凉,象征着战事的残酷和戍卒的无奈。
整体来看,谢榛的《雁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门关的自然景色,融入了个人的沧桑感受,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和平的向往。
东莱龙川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
我辈勤苦常刳心,后生懒惰自迷已。
闻君相取黄帝乡,石简中间稳上梁。
搜翘索楚寻旧学,关雎师挚声洋洋。
书惟见多在互解,食要良田宜广买。
俚翁有语人未知,酱里投盐事终在。
君不见衡庐岳麓天与灵,达士必垂千载名。
山高海深产奇物,他年古文尾壁出。
群嶂倚天傍四环,中峰受拱低伏蹲。
云锦交流紫团外,却注彭蠡如倾奔。
道阮已去丹灶冷,今代符行妖鬼静。
孔师何事亦逃儒,为爱冰林雪蒙顶。
我居无山冬不雪,只受虚空满轮月。
子能作意肯重来,更待墙东笋堪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