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
箪瓢浑谩与,风月自悠然。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
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
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
箪瓢浑谩与,风月自悠然。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
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挽延平李先生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通过“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两句,展现了这位先生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箪瓢浑谩与,风月自悠然”,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简单生活的乐趣。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两句,引用了两位哲学家的名言,表达了对先生智慧和人格的敬仰。最后,“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则暗示了先生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如同他在世时追求的快乐和平静之地,如今变成了安息之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平李先生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描绘,赞美了他的超凡脱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千古樵川水,重招丞相魂。
文章肝胆在,社稷姓名存。
十议终何补,两宫休更论。
君王自明圣,臣子独烦冤。
先世推西陇,何人割太原?
输金真左计,刺臂有危言。
我更悲坏士,长嗟过墓门。
遗书成劫火,残碣入田园。
华表无丁令,丹青付子孙。
已醒三月梦,难叩九重阍。
铸铁汪黄错,观兵樊邓屯。
独怜留血食,庙貌太师尊。
我母殁十年,马鬣营高垒。
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
衣服幸无亏,毛发亦条理。
譬彼枯树春,精气尚存矣。
当其环观时,众论纷比拟。
为考古遗书,一一道原委。
相传乃尸解,集仙传曾纪。
冥冥造化间,孰为主宰是?
大哉圣人言,知生焉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