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无酒过重阳,江月渔灯彻板床。
半蚀丹书明可读,双悬囊剑夜生光。
竹头木屑持筹切,虎帐龙骧校猎忙。
行役不闻歌葛屦,上林知有献长杨。
扁舟无酒过重阳,江月渔灯彻板床。
半蚀丹书明可读,双悬囊剑夜生光。
竹头木屑持筹切,虎帐龙骧校猎忙。
行役不闻歌葛屦,上林知有献长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泊舟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沉的氛围。首联“扁舟无酒过重阳,江月渔灯彻板床”以“扁舟”、“无酒”、“过重阳”、“江月”、“渔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意境,仿佛诗人独自一人在江边度过佳节,只有月光和渔灯相伴。颔联“半蚀丹书明可读,双悬囊剑夜生光”则通过“丹书”、“囊剑”的细节,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学问的追求,也有对武艺的向往,夜晚的光芒仿佛是理想与抱负的象征。颈联“竹头木屑持筹切,虎帐龙骧校猎忙”运用了“竹头木屑”、“持筹”、“虎帐”、“龙骧”等形象,展现了诗人在忙碌中寻求智慧与力量的场景,同时也隐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奉献。尾联“行役不闻歌葛屦,上林知有献长杨”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在外奔波,但心中仍怀有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即使身处艰难,也如同“上林”中的勇士,准备献身于国家的大业。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理想与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长。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
第一百九十九卷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
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
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
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
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西亭系五马,为送故人归。
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
到来逢岁酒,却去换春衣。
吏部应相待,如君才调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