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间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间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林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之美。诗人以“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开篇,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绵延不绝、林木繁茂的壮观景色,仿佛置身于无尽的绿色海洋之中。接着,“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两句,通过动态的云和风,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辽阔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则将视角转向了山林中的人居,虽然茅屋隐藏在密林之中不易察觉,但鸡鸣声却透露出这里并非完全无人烟,而是有着人类生活的痕迹。这种隐逸与现实的微妙平衡,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间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四句,诗人通过亲自踏访山径,发现散落的柴火,进而推断出这里曾有人居住,且这种生活状态延续了很长时间。这不仅体现了对古代先民生活方式的追溯与敬仰,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山东宪使何昂藏,铁心古貌眉发苍。
出入四朝荷天宠,操持一节飞秋霜。
海岱茫茫几千里,十年监部平如水。
只今报政趋神京,僚庶追攀情不已。
薰风杨柳城西亭,绮筵别酒倾银瓶。
一举十觞劝公饮,气酣感我千古情。
千古之情向公道,要使苍生乐熙皞。
内台黄阁正需贤,此去严程到须早。
素灵夜哭秋郊月,汉祖吴钩三尺血。
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
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
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
王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
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
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
黄屋归来见乡邑,宴饮父老如平生。
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
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
群儿逐和声悠扬,起舞四顾何慨慷。
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
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
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
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
坏埒层层积苍藓,平原漠漠生黄尘。
我来正值清秋暮,桑柘萧萧叶飞雨。
泗水南流芒砀高,霸业王风复何许。
徘徊重是古帝郊,摩挲石刻心劳焦。
俯仰秋天莽空阔,杳杳鸿鹄凌风高。
《歌风台歌》【明·薛瑄】素灵夜哭秋郊月,汉祖吴钩三尺血。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王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黄屋归来见乡邑,宴饮父老如平生。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群儿逐和声悠扬,起舞四顾何慨慷。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坏埒层层积苍藓,平原漠漠生黄尘。我来正值清秋暮,桑柘萧萧叶飞雨。泗水南流芒砀高,霸业王风复何许。徘徊重是古帝郊,摩挲石刻心劳焦。俯仰秋天莽空阔,杳杳鸿鹄凌风高。
https://shici.929r.com/shici/TqUD7ikZ.html
谖草树北堂,雨露日蕃滋。
慈母欣有托,抚玩心独怡。
门庭日无事,鹤发明春晖。
之子念母慈,致养及良时。
朝朝具甘旨,炫耀五采衣。
再拜献春酒,泛此黄金卮。
祝母多寿考,千岁忘忧思。
岁岁对谖草,愿母长不衰。
母寿不易得,子心将何为。
谨言与慎行,战兢当自持。
显扬报母德,不使声名隳。
归哉尚努力,惜此光阴驰。
引领日相望,重来应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