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全文
宋 / 张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维舟得古寺,望远天四平。

晴日晖晖散,晚风泠泠清。

危亭下瞰野,层阁高连甍。

起望斗与牛,淮海相奔倾。

往来谁百年,今昔我平生。

悠悠何所寓,台上多化城。

与其逐影死,宁似不鸣烹。

咄哉应有止,老矣将安行。

中庭柜子落,丈室霜月明。

此意竟萧条,犹然笑安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琬在召伯斗野亭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维舟得古寺,望远天四平”展现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诗人乘舟至古寺,眺望远方,天地间一片宁静平和。接着“晴日晖晖散,晚风泠泠清”描绘了日光洒落,晚风轻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危亭下瞰野,层阁高连甍”则通过危亭俯瞰田野,层层楼阁相连的景象,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诗人“起望斗与牛,淮海相奔倾”,抬头仰望星空,斗宿与牛宿交相辉映,淮海之间似乎也涌动着一股奔腾的力量,寓意深远。

“往来谁百年,今昔我平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顾。接下来“悠悠何所寓,台上多化城”则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台上的化城象征着虚幻与变化,引发深思。

“与其逐影死,宁似不鸣烹”是诗人对生命态度的表达,宁愿保持自我而不随波逐流,也不愿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最后“咄哉应有止,老矣将安行”则是对人生终点的思考,面对岁月的流逝,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平静的归宿。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作者介绍

张琬
朝代:宋

张琬,字德甫,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潜研堂金石跋尾》卷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画墁集》卷七《郴行录》)。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以著作佐郎同提举荆湖北路常平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哲宗元祐间通判齐州(《东坡先生全集》卷三九《新差通判齐州张琬可卫尉寺丞制》),迁知秀州。绍圣元年(一○九四),提举江南东路常平。三年,为福建提点刑狱。元符三年(一一○○),权发遣越州,移陕西提点刑狱。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点绛唇.送春

满地榆钱,笑伊难买春光住。落花飞絮。

脉脉添愁绪。春去春来,试问归何处。垂杨树。

几番烟雨。绿遍江南路。

(0)

浣溪沙.用原韵

春雨一犁花已透。熏笼碳减馀残兽。

寒逼睡棠红尚皱。弓鞋滑怕苔阶溜。

明识无香招蕊嗅。特向通明章与奏。

(0)

迈陂塘.杜宇

念家山、茫茫何处,酸辛归计休说。

哀音催堕三更影,较比寒蝉凄切。东风急。

怎似绮华年,弹指成陈迹。回头故国。

尽望帝魂消,闻铃肠断,夜夜空啼血。

浑不让,易水悲歌听彻。叮咛促尽行客。

石沉北海难填恨,只剩冤禽吊月。花飞雪。

纵百遍、相呼春去辉无日,声声呜咽。

待叫破愁云,抛残红雨,染遍千山赤。

(0)

浣溪沙.见《词综补》

麟篆知从九夜扪。诗王金诰佩随身。

映梅争羡气氤氲。

绣纸十番传虎仆,蒸云千首动龙宾。

于今坛坫自推君。

(0)

虞美人

枫林昨夜多风雨。篱菊欹新露。

疏枝无力倚西风,这是断肠花瘦、与人同。

凭栏无语心何已。又见吟虫起。

今年何事忽多愁,怪底凄凄风雨、暗层楼。

(0)

卖花声.送春

新绿满汀洲。月在西楼。池塘脉脉水东流。

两岸蛙声鸣夕照,春去悠悠。往事怕回头。

惹起闲愁。物华如梦杳难留。

雨后飞花风里絮,身世浮沤。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