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雄丽倚溪头,拭目危栏几度秋。
元气不停天地脉,化机无息古今流。
星疏水国河图出,月印潭心太极浮。
老我望洋成一笑,羞将经史卧沧州。
一亭雄丽倚溪头,拭目危栏几度秋。
元气不停天地脉,化机无息古今流。
星疏水国河图出,月印潭心太极浮。
老我望洋成一笑,羞将经史卧沧州。
这首明代诗人伍壆的《观澜亭》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哲理思考交织的画面。
首联“一亭雄丽倚溪头,拭目危栏几度秋。”开篇即以“雄丽”二字点出观澜亭的壮观景象,亭子矗立于溪流之畔,亭上危栏,让人在秋日里多次驻足观赏,引人入胜。
颔联“元气不停天地脉,化机无息古今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的哲学思考。元气,即宇宙间最原始的生命力,它不息地贯穿于天地之间,推动着万物的生长与变化;化机,则指宇宙间不断进行的转化与生成过程,无论古今,这一过程从未停歇。
颈联“星疏水国河图出,月印潭心太极浮。”将视线从宏观的宇宙转向更为细腻的自然景象。稀疏的星辰映照在水国之上,仿佛是河图的显现;而月光则在潭心形成太极图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含了宇宙运行的规律性。
尾联“老我望洋成一笑,羞将经史卧沧州。”诗人以“老我”自居,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不禁发出会心一笑,同时表达了对过去沉溺于书本知识,忽视自然之美的羞愧之情。他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来源于对自然的直接体验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观澜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夙昔抱奇气,遨游山水中。
山水岂不佳,心怀自忡忡。
于今老将至,遨游兴无穷。
青天倚绝壁,白石悬孤桐。
时乘小红车,朝西暮复东。
登登牛头岭,浮云绕苍空。
杨柳落晴雪,桃李吹春风。
斜阳下鸟道,野雉藏蒿蓬。
偶逢碧眼僧,呼我赘世翁。
叩之不复语,矫首看归鸿。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
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
春满长安。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
洗五州、妖气关山。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
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