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三十二》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三十二》全文
宋 / 赵构   形式: 四言诗

室家壮年,无子则逐。见于信史,全齐之俗。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以学则知,揆之宜笃。

(0)
注释
室家:家庭。
壮年:青壮年时期。
无子:没有儿子。
逐:驱逐。
信史:可靠的历史记录。
全齐:整个北齐地区。
厥初:起初,本来。
师言:老师的教导。
可复:可以恢复。
以学:通过学习。
则知:就能明白。
揆之:衡量它。
宜笃:应当坚定。
翻译
在家中壮年时期,如果没有儿子就会被驱逐。
这在可信的历史记载中有所体现,是北齐的风俗。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赵构之手,表达了对古人家庭观念的赞美。诗中“室家壮年,无子则逐”两句,展示了古时重视家族延续的传统思想,认为在壮年时期如果没有子嗣将会被家族所摒弃。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生育后代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无子的夫妇可能带来的家庭和社会压力。

“见于信史,全齐之俗”指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它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于生育的期望,也反映出当时法律和道德对家族结构的规范。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则表达了对这种传统观念来源的追溯,以及对古圣先贤教诲的重视。这里强调的是这种观念源远流长,是可以从古代经典中寻找其根源的。

“以学则知,揆之宜笃”则是说通过学习这些传统知识,我们能够理解并深刻体会到这种社会规范对于个人和家庭所承担的重要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家庭观念的赞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取向,以及文学作品在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中的作用。

作者介绍
赵构

赵构
朝代:宋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猜你喜欢

赠董光禄双寿七十

海鹤丰姿众不如,况偕莱妇古稀初。

窗中机杼还能理,灯下诗篇每自书。

为厌风尘长闭户,因怜水竹早悬车。

即今颜鬓俱无改,遐算应过百帙馀。

(0)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其八

相逢野老泪沾裾,久旱人贫岂有馀。

百里祗存悬罄室,三春不见问农书。

沟塍水涸因风尽,草木枝焦向日疏。

惟愿皇天念民命,江湖无力枉愁予。

(0)

夜渡滹沱

夜渡滹沱水,茫茫几里宽。

舟行人不觉,波动棹声寒。

彼岸千灯候,戍楼晓月残。

趋朝正此际,老矣别长安。

(0)

甬东篇

四明美山水,我闻已多年。

八十二峰云,日夕带甬川。

中有季真宅,松竹凌苍烟。

高风与胜迹,万古光林泉。

明时有吕子,逸气何飘然。

虽在甬东住,未买甬东田。

朅来游海内,声诗盛流传。

山巾与野服,见者称贺仙。

将欲寻瑶草,孤踪寄八埏。

时人或未识,观我甬东篇。

(0)

炼丹台

白石苍苔路不分,赪霞紫雾昼氤氲。

炉中烟火浑无气,都入蓬莱一片云。

(0)

书怀

古刹小江边,栖迟又几年。

一从披坏衲,便觉断尘缘。

睡鹤同秋梦,孤猿伴夜禅。

还期扶短策,远上鹫峰巅。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